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这次60位艺术家的展览如何诠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

2024-03-20 艺术资讯

昨天开始,“无名之境——2021上海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上海普陀区文化中心城市创意空间一楼展厅拉开帷幕。

参加本次展览的有马良、马俊英、王凯、王华、王克良、韦天宇、孙亮、余友涵、陈强、胡杰明、胡向成、查国军、顾欣、谷文辉、徐龙森、奚耀义、黄元庆、薛松松等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共计60位,其中包括老一代当代艺术家、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中生代代表性艺术家,甚至是正在崛起的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领域的明星。 展览作品涵盖水墨、绘画、油画、版画、混合媒体、玻璃、漆画、雕塑、装置、影像、多媒体等各个领域。 其中不少艺术家在国内外艺术展览中获奖或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收藏。 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和风格。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家_展览艺术设计

图注:孙亮的“炫”塑料薄膜,混合材料官方图片

本次展览总策划、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源教授认为,“当代艺术”一词在艺术领域广泛使用时,常常被误解,其含义也很混杂。 其被误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它被误解为西方艺术; 其次,它被误解为反传统的艺术。 我认为“当代艺术”首先是一个发展中的时间概念,这个概念也适用于时代有问题的价值观。 在描述一些难以名状的艺术现象时,用“当代艺术”来形容是无可奈何的。 然而,“当代艺术”一词还有另外一个积极的含义。 每个时代都有所谓“当代艺术”的精神,它对艺术的不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无法命名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摆脱,是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是一种‘无名状态’。” 王源说道。

展览艺术设计_展览艺术家_艺术展览

图注:黄元庆布面油画官方照片

以参展艺术家黄元庆的作品为例。 他以类似于“涂抹”但又高于“涂抹”的纯粹表达来探索一些真理和本质。 “我的画是书法的延伸,从文字中提取点、线、面,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它不再是书法,而是与书法的内在本质有关。我的画自然就是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最终的绘画结果往往是难以预测、难以预测的。”

与传统艺术相比,“无名之境——2021上海当代艺术邀请展”中60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更加陌生、难以命名。 这种形式可能是由一种状态引起的,可能是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有意义的,最终是一种“无名状态”。 艺术家在创造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在书写个人和时代的历史。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艺术总监张立行、策展人马俊英。 11月12日下午还将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学术研讨会。 (新民晚报记者 徐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