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2020年后中国十大当代艺术年度策展谁在创造艺术

2024-03-20 艺术资讯

“‘展览’已经成为大多数艺术被了解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不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猛增……展览是艺术政治和经济价值的首要交流,其意义在于展览(尤其是当代艺术展览)既是一种奇观、一种社会历史事件,也是一种建构、创造和主宰艺术文化内涵的手段。 Christophe Cherix在《策展简史》一书中序言中写下的关于展览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当今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场景。

在这份我们表彰的年度策展人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恩利、杨福东、刘伟、丁乙等艺术长跑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特征。 在他们的艺术内核和语言中,我们看到艺术家们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而保持着同行乃至超前的艺术视角。

新的艺术集群正在弥合破碎的现实困境、这些集群所展现的迷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空间(“神秘的参与”)、有机生长的艺术环境(更多、更多、更多)以及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寓言影响。 创造性的探索(《缪斯、愚公、指南针》)、东亚文化对西方中心主义和现代性的反思(《传统频率》)……在孤立已成为新常态、新的文化对立日益增长的现实中,构建了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乌托邦。

创意展览不仅仅是一场美学奇观。 虽然目前国内量产型展览主要是通过制造奇观、吸引眼球来驱动,然后转化为流量价值进行消费,但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展览并不在我们的列举范围之内。

一场出现在当年艺术活动日历上的展览,如何最终成为展览史乃至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不仅需要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团队合作,也不仅仅是这次展览的配合。 时代常说的专业制作,在于能否提供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切入我们真实的文化情境,甚至脱离艺术机制的惯性运行,带来新的路径和灵感。

策展的新艺术维度及其延伸可能才刚刚开始——更需要在策展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宣言纽带”。 正如克里斯托夫·雪莉所说,“还有一大片处女地”。 未开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2020时代带来的脱轨和偏差或许意味着对新可能性的更大期待。

策划:《美术报/中文版》编辑组

编剧: 叶莹、佟雅琪、孟贤慧

中国当代艺术年度策展十强

张恩利:移动的房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侯瀚如

2020.11.07 至 2021.03.07

展览艺术字_展览艺术设计_艺术展览

艺术家张恩利在“移动的房间”展览中,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张恩利个展“移动的房间”于2020年11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是艺术家艺术生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个展。 展览集中展示了他过去30年艺术生涯各个阶段的数百幅作品。 剩下的画作,以及基于PSA建筑空间新创作的几件沉浸式绘画装置“空间画”。 此次展览对PSA中不同空间的运用,展现了艺术家从架上绘画到“空间绘画”的不断位移,而这个位移的内在则是艺术家对绘画本身的信心和坚持。 作为一位经历过中国当代艺术不同阶段变化和发展的艺术家,张恩利以其持久的创造力和耐力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为数不多的长跑运动员之一。

没有亲自参加上海展览的策展人侯瀚如认为,“今天的画家越来越被‘宏大的主题’和‘技术奇迹’所吸引,而张恩利则选择关注日常生活……他试图用‘ “写作”和描绘“无意义”的元素……意味着无限的开放性。” 对现实意义的放弃和对绘画语言的迷恋,以及所展现的“纯粹”的艺术魅力,或许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演变。 今天的共同状态。

从活绳到移动房间:他的绘画生涯跨越国界发展

神秘的参与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策展人:钱世一

2020.06.27 至 2020.11.15

展览艺术字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设计

陈哲作品《891黄昏精神活动百科全书》(2020),图片来源:明当代美术馆

参与艺术家:

纳迪姆·阿巴斯 (Nadim Abbas)、卡德尔·阿提亚 (Kader Attia)、鸟头 (Birdhead)、维维安·卡库里 (Vivian Caccuri)、弗朗西斯科·卡马乔·埃雷拉 (Francisco Camacho Herrera)、陈哲、梁志和 + 黄莎拉 (Sara Wong)、克劳苏姆博物馆 (Museum Clausum)、米尔约翰·鲁珀托 (Miljohn Ruperto)、玛丽安娜·西姆内特 (Marianna Simnett)、田村雄一郎 (Yuichiro Tamura)、王翰林、余政达 (Yu Cheng-Ta)、张哲熙 (Gary Zhexi)

在2020年以来持续的疫情、社会运动和信息洪流中,明当代美术馆借助“神秘参与”的心理概念,将幻觉、梦想、欲望、共情、投射、集体无意识等精神融入其中,和身份。 分析中的现象通过视觉图像和感官体验的层次汇集在一个展览中。 展览的理论框架来自于脑科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策展人钱世一试图通过展览还原人类情感的一系列复杂联系,让艺术作品成为触发这种联系的刺激物。 在因疫情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呈现出国内外艺术家表达特殊心理状态的新作。 无论是受明当代美术馆委托为展览创作的多媒体影像装置《清醒梦》的哥伦比亚艺术家卡马乔,还是吸引观众驻足的陈哲2020年作品《891个黄昏精神活动百科全书》躺在地上感受到的,回应生态危机后现实世界的变化,也带观众进入对自身处境的深度探索。

在充满孤立与孤立的现实中,“神秘参与”打开了一扇通向“梦想”和“自我深处”的超现实之门。

“神秘参与”从何开始?从现实到网络的集体转变

刘伟:结束/OVER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0.11.11 至 2021.01.17

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字_展览艺术设计

刘伟,《暗物质》,木板、铁、钢板、黑漆,1022.2×110.9×1010.6cm,每边650cm,2008/2020,图片由刘伟工作室提供

从2015年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的“色彩”开始,刘韡将整个展览作为一件作品的形式框架就已经确定了。 2020年,龙美术馆(西岸馆)呈现刘韡个展“OVER”。 根据场地专门设计的空间装置“暗物质”决定性地定义了龙美术馆的巨型空间。 在众多进入这个极其难以掌控的展览空间的艺术家中,刘韡对空间的掌控能力和极其天赋的艺术表现力无疑是脱颖而出的。 《1098.1吨沙漠》(2020)以及2020年创作的同名工作组《OVER》(2020)都是基于疫情过后的感受和灵感而创作的。 总面积2800平方米的展厅内分布着2020年的多幅新画作和2017年创作的影像作品《早餐的水果》。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暂停的世界也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刘伟说:“停顿是艺术的一种美。” 从哲学思想、政治冲突到现实变化,刘韡吸收的“营养”是复杂的,而他的艺术家大脑就像一个审美处理器,总有能力将这些外界的灵感或刺激消化成自己的审美语言并赋予它。其独特而有影响力的艺术表达。 。

更多更多更多

坦克艺术中心

2020.07.16 至 2021.01.31

“更多、更多、更多”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坦克艺术中心

参与艺术家:

Sophia Al-Maria、Art Labor、Cecilia Bengolea、Dora Budor、程欣怡、Crow Claudia Comte、Chelsea Culprit、Jesse Darling、Irena Haiduk、Allison Jenna Allison Janae Hamilton、郝亮、黄河、Brook Hsu、Devin Kenny、Mire Lee 、 Ghislaine Leung、Ad Minoliti)、Jota Mombaça、山河跳跃! 、 Lisa Naftolin、彭薇、Laure Prouvost、Pamela Rosenkranz、Victoria Sin、Jane Jenna Sutela、谭静、Cecilia Vicuña、Nicole Wermers、黄洁仪、张如意和赵耀

这是一个在半年时间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展览,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运动(措辞)。 展览期间,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展览《更多、更多、更多》从第一乐章水、土壤、微生物等“元素”演变到第二乐章表面形象与深层意义的语言。 讨论的内容维度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变化。 正如策展人弗雷德里克·诺厄尔(Frederick Nowell)和朱晓锐在展览后记中提到的那样,“‘更多,更多,更多’展示了一个基于事件的框架,采用了永久演化和持续适应性的特征。”

展览营造多感官场域,探索“非人化”的另类生态。 2013年特纳奖获得者劳拉·普罗沃斯特将图像与装置融为一体的迷幻世界,瑞士艺术家克劳迪娅·孔德的《死亡之舞》(La Danse Macabre)也在展出。 应对 2020 年世界冠状病毒大流行。 此外,展览中的艺术家中女性或变性女权主义者占了一半以上,她们从独特的视角带来了对性别和身份的不同解读。 从全球危机下的心理映射,到艺术对生态问题的回应与创作,再到身份问题的多元讨论,“更多、更多、更多”的展览形式是有机的、灵活的,但也是一种回应疫情发生以来。 全球最活跃的艺术问题的展览。

苔藓悄然生长,“死亡之舞”再现……这场疫情期间演变的展览的播种与培育

杨福东:山无边

香格纳画廊(上海)

2020.11.08 至 2021.01.24

展览艺术设计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字

杨福东,《无边山——屋顶之上之二》(局部),摄影,65(高)×43.3(宽)cm,2020,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2020年,杨福东在香格纳画廊西岸馆开幕的个展“无边山”不仅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绘画技巧,也展示了艺术家创造性地结合不同媒介的能力。 在黑白的世界里,通过绘画和电影构建了一个丰富而优雅的精神世界。

参观者进入展厅,就会被杨福东的摄影、素描、丙烯画、多透明镀膜镜面玻璃所形成的罗汉世界所渗透和包围。 这次展览是他的图书馆电影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以“精神思想状态”为中心。 2018年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个展《明天早上》中,他将展厅改造成电影布景,还原了宋朝政务的戏剧性场景,进而追溯到2005年以来的多部黑白电影到2014年——《我感光》、《新女性I》、《竹林七贤》,无论是什么题材,杨福东作品中渗透的美学的精神纯粹总是令人着迷。

跟随罗汉入画,登天台看“无边峰”:杨福东画作和电影中的叙事与精神世界

传统频率

广东时代美术馆

策展人:金轩辰

2020.12.12 至 2021.02.07

展览艺术设计_展览艺术字_艺术展览

南华妍,《半岛的舞者》,2019,多频道视频装置,可变尺寸,30分31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参与艺术家:

Yori Gerpin、Ho Tzu-yan、Hsu Ka-wei、Cheng Eun-young、Jane Kim Kaisen、Alexander Keefe 与 Ashok Chatterjee 和 Lise Phillips、Kikuchi Tomoko、Kim Yayoung、Minami Kazunobu、Sakai Taka 和 Hama Ryusuke Kouchi、Rieko Shiga、孙显勇与Stella和Roger Nelson、Stephanie Spray和Pacho Veles、Rico Chen、Fiona Tan、易茯苓陶成、Ming Wong、余多涵、郑国谷

直到今天,传统仍然是亚洲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共同的价值观,并为未来文化的出现保存档案。 另一方面,传统也受到不欢迎,因为它被认为是父权制、独裁主义和陈规定型观念的根源。 展览以“亚洲”为整体,涉及亚洲传统与现代的纠葛。 作品呈现的主题展现了亚洲国家日常传统文化(如传统舞蹈、祭祀、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酷儿文化、性别平等、自然灾害等)的碰撞,立体而饱满。 。 “传统频率”呈现了19位国际艺术家、团体、电影制作人和学者的作品,以及新委托创作的作品。 该项目是韩国策展人 Kim Hyun-jin 自 2012 年以来和 Catiste(巴黎和旧金山)长期研究的成果。

为期三天的线上研讨会带来了年度最高水平的知识对话,将艺术家的探索与学术研究联系起来,并反思了关于亚洲现代化和西方经典缺失的传统争论。 这些研究探讨了亚洲与现代性相遇的许多分歧,包括传统精神领域与数字技术之间的交叉,以及亚洲传统表演艺术未被记录和性别颠覆的历史。

丁乙:十字

龙美术馆(重庆)

策展人:卢英华

2020.09.19 至 2020.12.20

展览艺术字_艺术展览_展览艺术设计

丁乙,《十字架的展示2010-2》,布面丙烯成品,2010年,图片来源:龙美术馆丁乙工作室

丁乙的创作之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英与世界的共存,给这座“海派”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2020年在龙美术馆(重庆馆)开幕的丁乙大型个展“十字体”,横跨50多组作品,时间跨度35年。 以时间为轴,对丁乙的《十字架》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作品进行梳理和展示。 从基本图像元素发展而来的创意系统。 他的《十字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抽象。 事实上,它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形式主义到用“荧光”来反映城市的过程。 在材料方面,它涉及粉笔、瓦楞纸、纸张、椴木和其他不同介质的折衷组合。 策展人陆英华认为,“在不同时期,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进行多维度的实验,获得了独特的词汇、笔触、语法和修辞方法,使‘十字’从一个基本符号成长为一种表达方式。包含多种语法的系统。”

艺术家如何将不断演变的社会变革转化为创作资源? 从现实演化而来的中国“抽象”艺术如何与西方“抽象”进行平等对话? 在当今全球脱钩的时代,艺术如何跨越新的现实鸿沟,成为超越国际的对话语言? 从重庆、伦敦到即将到来的墨西哥艺术之旅,丁乙都在用作品本身和作品的进展来回答。

缪斯、愚公与指南针

坪山美术馆

策展人:卢明军

2020.06.20 至 2020.08.30

展览艺术设计_展览艺术字_艺术展览

郑国谷《鹅育种》1994年,47'04''单通道图像,4:3,彩色,有声,图片来源:GL

参与艺术家:

约翰·雅康发、褚秉超、段建宇、方迪、龚健、何子燕、鸟头、雷切尔·罗斯、杨福东、郑国谷

疫情过后往往很容易失去快速反馈的深度,而《缪斯愚公指南针》所做的并不是对紧急状态的零碎反应。 策展人卢明军带我们走进寓言与历史的茂密森林。 当代艺术创作置于历史场景和时空之中,呈现一部关于迁徙与旅程、记忆与哀悼、知识与身份、自然与政治的复调音乐。 从雅康法的《莫奈莫辛涅》、何子岩的《无知云》,到杨福东的《愚公移山》、郑国谷的《大雁饲养》,展览沿袭古今史诗的想象和叙事方式,续写一个故事。 一个由神话、传说和魔法精心打造的发人深省的寓言。

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如何寻找艺术的根基? 回顾并重新解读神话和历史可能是进入未来的另一种方式。 这条路需要仔细寻找入口,也需要想象力和探索热情。 策展人卢明军写道:“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病毒的全球流行,再次迫使人类进入神话、传说和魔法盛行的狂喜时代。” 对狂喜的探索终将消失,而在那之后,剩下的究竟是历史循环论的虚无,还是我们能否找到进入新时代的秘钥?

策展二级

OCAT深圳馆与华美术馆

发起人:崔灿灿

艺术总监:冯峰

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5月7日

展览艺术字_展览艺术设计_艺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