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何以成艺术品的价值刻度
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这种文化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与个别官员的息息相关。其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地有人曾花上千万元收藏了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结果这位主席下台后,字贬值到100万元。 专家解释说,这充分说明文化圈内官职已经与经济利益挂钩。许多人拼命钻营就为了在协会当个主席、秘书长、理事之类的,拿官场上的身份去卖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因为按官职大小给艺术价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的好,的字比秘书长的好。一句话,官职成了艺术品的价值刻度,即衡量一件艺术品价值几何的主要标准。前不久,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产生16名常务、18名,一片哗然。知情人爆料,一个一年卖字收入可达数百万元级,理事收入也在50万-100万元之间,“只要坐上这位子,便有大把的名和利”。 但是,官职为什么值钱呢?比如,一个“书法协会主席”或者一个“书法协会秘书长”,这样的职务能说明什么?要害就在于一个“官”字。官职,象征一种权力,或者权力的介入。这里的介入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目前的文化协会或组织,都带有一种官方色彩,一个“书法协会主席”不只意味着艺术家身份所积累的文化声誉;第二个层面,艺术品在官场中司空见惯,成了不少人遮人耳目、迎来送往之“最佳礼品”。而礼品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创作者的身份。权力的介入,显然扰乱了艺术品市场应有的价值评价体系。 本来,一件文化产品的价值,由其艺术价值本身所决定。然而,在本例中却被一分为二,除了艺术价值之外,更有权力的价值,而且后者的价值远远大于前者的价值,“主席”二字值千万。该调查中披露的很多文化,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根源,比如,层出不穷的艺术“大师”,以及让跌眼镜的比赛评奖结果等,艺术家们之所以要削尖脑袋,往自己脸上贴金,都是在追求其中权力的价值。这里值钱的是权力,而不是艺术本身。 但是,决定一件文化作品价值的,终究还是它的艺术价值。靠权力加冕的价值,是不长远的,也是容易消失的。随着反腐进一步深入,当文化艺术市场中的权力影子越来越少,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将逐渐回归其真正的市场价值。这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只有挤掉文化市场的泡沫,艺术家们才能真正躬身向社会向更多的文化消费者要空间,而不只是向权力献媚。如此,文化产业才有真正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