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都忍不住痴迷的古董拍卖app中那一块璀璨夺目的斯坦玉其模样犹如天上星辰耀眼夺目仿佛能将人心驯服
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精美的痕都斯坦御题诗白玉洗,以高达924.64万元的天价成交。仅一年之后,2009年的秋季拍卖中,又有两件珍贵的清乾隆时期痕都斯坦白玉品分别在北京匡时和长风拍卖行以151.9万元和148万元的价格找到新主人。这些宝贵的艺术品,从远方的历史之城走来,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传奇故事。
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的又一高峰。在这段辉煌时期,乾隆皇帝不仅爱好玉石,而且对其收藏尤为倾心。他大力提倡并收集各种旧藏,同时鼓励创作新的玉品种类,使得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成为中国玉雕史上的巅峰。除了传统中国式玉器外,这个时代还引进并模仿了来自异域的精美艺术品,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奇特而迷人的痕都斯坦玉器。
那么,痕都斯坦究竟是什么?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来自遥远的地方,但实际上,它源自于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一系列来自北印度与巴基斯坦地区进贡给朝廷的大量珍贵青花瓷、陶瓷及其他工艺品。这场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宫廷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时的艺术风格。
为什么说痕都斯坦这样一种异域风情与高超工艺能夺得乾隆皇帝的心呢?一方面,这些作品在当时宫廷中极为罕见且珍贵;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也与他宠妃香妃有关。当年为了讨好香妃,并使她安心留下,不恋故土,他曾用兵西北疆界取得胜利,并从和田、叶尔羌等地所进贡的大量宝物中挑选出一些璀璨夺目的物件进入皇宫。此举无疑满足了他的爱好,同时也显示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在他的800多首赏诗文中,就有65首专门赞颂着这种独特而迷人的痕都斯坦技法。他赞道:“西昆率产玉,良将出痊”,“薄过刻片楮,轻喻举毛鸿”,表明他对这种非典型但又如此吸引人的作品充满热情。而据记载,从1768到1817近五十年间,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向朝廷进贡数百公斤优质和田珠料,以及复制出具有伊斯兰风格但结合传统工艺方法的手工制品——“西番作”。
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手工制品使用的是奢侈且易损耗的材料,在晚年的乾隆时代,便逐渐停止生产。不过,他们留下的艺术遗产,如同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小宇宙,为后世提供了一份难忘的话语:今琢玉之巧,以痊都为第一。(来源: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