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艺术资讯
苏州河畔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位于盈凯创新广场(美术馆供图)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随着上海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华翠当代艺术馆相继“上新项目”,上海的另一条“艺术长廊”在苏州河沿岸愈发清晰。 继徐汇滨江、外滩等艺术聚集区之后,黄浦江沿岸的艺术能量重新激活。
与此同时,艺术也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渗透到苏州河沿岸:新网红打卡地天安千树已于去年底开业。 整个商场就像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 “M50弄堂计划”正在M50老艺术园区启动,向公众推广和呈现上海纺织工业文明带来的“本土文化新感”的审美体验。
如今,城市更新被认为已经进入“审美时代”。 中心城区42公里苏州河岸线基本连通后,正在以审美提升推动品质升级。 “苏州河有九个弯,每个弯、每个段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它承载着沿海地区和社区的独特文化,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刘毅告诉记者。 他相信,未来苏州河的每一段、每座桥梁、每一个码头等都将成为公共艺术创作的绝佳场所,甚至游人本身也将成为风景,从而让公众感受到联系生活与人文、艺术之间。 无缝链接。 这不仅将聚集片区的幸福浓度,也为沿江文化旅游的发展插上翅膀——一座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的精致滨水区即将出现。
八号桥艺术空间·苏州河边1908粮仓
美术馆和博物馆点点滴滴连成一条线,体现出沿海的文化背景。
苏州河畔的艺术基因由来已久。 上海最早与北京798艺术公园相媲美的地方是位于苏州河畔的M50艺术公园。 现拥有数百家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艺术氛围浓厚。 如今,包括威宁路地铁站附近即将揭幕的王晓晖美术馆在内,苏州河沿岸聚集了多达七家美术馆,各有各的美。 上海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和上海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均毗邻西藏路桥北岸。 他们是国内当代艺术领域的标杆,常年以国际国内重要当代艺术家的展览激发公众的想象力。 向西不到一公里,有由私人粮仓改建的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复古别致的空间和年轻的展览,如中国首展“夏目友人帐”,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潮流。 网红打卡地。华翠当代美术馆和苏联造型艺术博物馆都位于苏州河长宁段。 前者已经开放半年了。 未来,它将与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长期合作,探索中外文化艺术的灵感碰撞。 后者已有15年的历史。 苏俄现实主义造型艺术是该藏品的一大特色。 位于普陀长风苏州河畔的苏宁美术馆,在法式建筑外壳下有着一颗纯粹的“中国心”,其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蔚为壮观。
此外,苏州河沿岸的博物馆资源也相当丰富。 据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任庄宇调查,该地区博物馆多达十几家。 其中大部分都是因地制宜,属于利基细分市场。 除了公众较为熟悉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的上海邮政博物馆、浦江宾馆内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专业博物馆,在江边留下了生动的人文景观。 脚注。 比如,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是中国唯一的商标火花博物馆,延续了悄然消失在苏州河边的上海火柴厂的文脉; 上海造币博物馆以“造币工艺”为主题,别具一格。 该建筑的前身是上海造币厂; 正在改造升级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位于上海眼镜厂旧址,揭示苏州河与工业文明的历史如何融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永恒记忆; 上海纺织博物馆,原上海申新纺织九厂; 梦清园展厅讲述了苏州河沿岸水环境治理的故事。
“苏州河沿岸有着多元的文化背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工业文明、现代艺术……它们相辅相成,带动了沿岸的艺术氛围,形成了可喜的文化渗透氛围。” 庄宇告诉记者。
当代艺术家为天安千树购物中心电梯天井创作巨型画作(摄影:张艺晨)
艺术渗透日常生活场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苏州河沿岸的艺术气息也正在渗透到更多生活化的商场、街区等场景中,让其触手可及。
天安千树,河边新晋网红打卡地,与悬浮森林的奇幻外观一样值得关注,是商场的主打艺术风格。 开幕之际,总价值过亿的艺术家作品落地于此。 全球最受欢迎的潮流艺术家 Daniel Arsham 携 14 件博物馆级雕塑杰作组成开放个展“当代复兴”,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考古之旅。 Kaws、李成久、黄玉龙、陈文令等众多艺术家的艺术装置散布在商场各处,随时等待着观众的邂逅。 就连电梯天井也别具一格——商场特意邀请了三位当代艺术家,为三部电梯创作了《鲲鹏》、《天井》、《成长》三幅巨画。
位于M50 4号楼(原纺织部车间)公共走道的“M50巷项目”,以公共艺术的形式紧密连接着与纺织行业相关的当地基因。 很多以共创形式的内容正在激活区域、社区居民、游客和艺术创作者之间的互动。 例如,《M50游览共创装置》就是观众和作者共同创作的一件艺术品——作者在木板上画了M50公园的地图,并标注了观赏点和艺术工作室的位置公园里有螺丝,观众可以参与。地图不断“更新”。 《时代M50》成为帅哥美女的打卡镜头。 镜面设计得像杂志封面。 参观者只要靠近镜子,拿起手机自拍,就会得到一张当代杂志封面。 镜子上贴有“劳模”、“最佳阻挡者”等充满纺织厂元素的标语,让参观者体验登上纺织厂周刊封面的感觉。
“M50胡同计划”在M50推进
与黄浦江沿岸地区相比,苏州河沿岸最大的特点就是住宅区集中,对老百姓特别友好。 用艺术点亮苏州河两岸,无论是公共景观的更新、周边社区的打造,还是各类空间的利用,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 刘毅发现,苏州河沿岸的新面孔大多还停留在1.0版本,只是漂亮而已。 “我期待2.0版本尽快出现。 更多的作品可能与人们的需求相关,更实用,或者与地域人文有联系,有更大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