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艺术教育
一、开放大学的发展历史
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人们的智慧逐渐开放。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受到各国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爆发式进步、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就是在这个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自1971年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建立以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向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力度创办广播电视大学,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 30年来,我国各级电大及电大各部门为国民教育特别是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它是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抓住重大机遇,用于建设开放大学新体制的一系列全面深刻变革创新。 “老电大”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是“办好开放大学”的根本保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系统构想,直接引领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广播电视大学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开放大学计划。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建议如下:一是国家开放大学,是该体系的核心,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 二是少数地方开放大学,它们是这一体系的骨干力量,分布在重要地区; 第三,国家开放大学大学分校是这一体系的基础,设立在地方电大、行业系统、大型企业、各类学校、社区、军营等。
从本质上讲,国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不同。 它强调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 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 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整合和共享; 强调没有墙壁和超越时间和空间。 限制。 建设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开放、灵活、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服务水平; 以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 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事业不断发展,解决发展问题中的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全民学习,推动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想目标。
开放大学独特的文化生态,在履行社会使命的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的文化建设产生了诸多影响。
二、开放大学的文化精髓
开放大学的文化本质是“开放”:一是对有学习需求的人基本开放,不受全日制高校的严格限制,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不需要规定严格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也没有严格的学习年限。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 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开放大学提供计算机网络、函授课程、广播电视等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四是思想开放。 思想的开放可以让没有机会接受传统大学教育的人们实现大学梦想,也可以让所有有理想的人平等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开放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公平教育、平等教育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基于我国教育现状浅析开放大学独特的文化生态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 到2015年,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3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以上。 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依然严重。 其中,受经济环境、地理因素、自然条件等影响,教育资源开始呈现严重倾斜。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报告》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北大等名校招收的学生数量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这与教育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生态角度看,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失衡会导致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高等教育无法发挥其功能和社会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 诚然,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只是人们的愿望和理想状态。 在各种因素下,教育机会只能趋近平等,而无法实现。
开放大学独特的文化生态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对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逐渐走出象牙塔,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大学和开放大学以各自独特的文化方式实现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 普通大学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通过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应用服务社会,而开放大学则以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尽可能为公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想法。 服务,进而向社会输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四、开放大学文化生态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开放大学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服务性,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日益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给我国传统大学文化带来了新的变化。 想法和扩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开放大学将为完善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发挥更好、更有效的积极作用。高等教育。 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是时代的产物,有着伟大而崇高的历史使命,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 ,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其战略发展目标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无门槛、无围墙的新型大学。 它将成为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巨型大学。 将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我心中开放大学的文化是自由、奔放、火热、积极的; 它像竹笋一样年轻,稳步上升; 它成熟如烈日,光芒四射; 它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各所大学的文化内涵。 并激发教育的每个阶段。 对促进高校文化传播与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
[1] 大学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李占伦
[2]生态文化视角下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困境、制度设计与战略规划——张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