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

2023-11-20 艺术资讯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间生活中创造、传播、积累和欣赏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它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形式多样。 近年来,在振兴传统工艺的热潮中,剪纸艺术蓬勃发展。 各地举办相关展览、出版书籍、开设课程。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种传统艺术。 与此同时,剪纸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如何利用古人的规则谋生?

  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是剪纸艺术得以蓬勃发展的秘诀。 剪纸源于民间。 一张纸一把剪刀真实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 如窗花、炕围花、墙花、礼品花、服装花等,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人们创作剪纸时,并不是想凸显作品的珍贵,也不是想炫耀自己的高超技艺。 他们只是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态度赋予了民间剪纸纯真、质朴的艺术品质,也成为其创新的基础。

  当前,在剪纸创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对民间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美好的追求、思想情感的寄托,将有助于剪纸——剪辑创作者继承了这门艺术。 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过程中,不少创作者拿起剪刀,围绕现实生活开始创作,通过作品传递出温暖人心的力量,令人感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少创作者聚焦红色题材,推出了一批剪纸新作品。 也有一些创作者将小康社会的形象融入到作品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这些都激发了剪纸艺术的活力。

  意境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赋予了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魅力。 中国是剪纸艺术的故乡,许多外国剪纸与中国剪纸有着密切的渊源和联系。 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一种以形象为基础的艺术。 它既不同于写实具体的剪纸艺术,也不同于现代剪纸艺术。 它不受比例、视角、时间、空间的限制,常采用镂空、简化、夸张、拼接等造型方法以及象征、谐音、拟人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独特的语言特色成为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基因”。 有了这个“基因”,剪纸艺术在江南北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并在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开发利用当地民间剪纸独特资源,建立剪纸艺术合作社,不仅“活”了这一传统工艺,而且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路径。

  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校园、家庭和社会的美育。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剪纸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的教育支持力度。 许多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少年宫等都开设了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课程,一些高级大学还举办了剪纸培训班……剪纸艺术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已广泛应用于审美领域,走进当代生活。 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设计师充分利用剪纸元素,搭建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 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剪纸艺术以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城乡文化。 文创产品、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上的剪纸艺术满足了人们把传统文化之美带回家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一些以新形式呈现新内容的现代剪纸动画,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充分利用新平台、新媒体,在保留传统基因的同时,不断更新剪纸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剪”出更广阔的天地。

  当前,剪纸艺术正以不同方式“火爆”,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比如,一些创作者为了创新,盲目模仿外国剪纸的绘画化、机械化、商业化,只追求形式的现代性和新鲜感; 一些教育机构缺乏正规的民间剪纸专业教材,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地方在推进剪纸艺术产业化时,把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导致剪纸的艺术水平难以保证……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正视、冷静思考、并在创作实践中立足传统。 探索解决方案并从论文中剪出新的想法。

  探索总结传统剪纸的艺术规律和思想内涵,立足现代生活进行诚信创新,是值得剪纸创作者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