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艺术资讯
《世纪大师》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视觉版本。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伟。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涌现出一批艺术大师。 他们或许没有救国的雄心,没有艺术救国的历史使命,但他们或多或少都被慈悲所感动,努力自强。 ,至少拯救你自己吧。
艺术不仅仅是绘画。 某种程度上,应该称为思想探索。 《世纪大师》是中央电视台首部大型、全方位的现代艺术大师传记系列纪录片。 也是文化部和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精心选拔的一代艺术大师。
他们是引领民族文化的艺术巨擘,是影响几代人的绘画大师,是书画收藏界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大师的艺术风格。
黄宾虹
山水画大师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祖籍安徽省徽州歙县。 出生于浙江金华。 字濮存,号宾虹,号玉香。 现代画家,擅长画山水,是山水画大师。
《双容点碧兰》六岁时临摹家中所藏沉廷瑞(千雅)的山水画册,并师从郑山、陈重光等人学习花鸟。 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对素描的关注是齐头并进的。 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逸飘逸为特点,人称“白宾虹”; 80岁以后,其特点是浓密的黑色和半透明的黑色,称为“白宾红”。 “黑宾虹”。
《巴山夜雨图》其技法受李流芳、程遂影响。 他的作品注重虚实统一、繁简统一、构图稀疏。 其笔法如篆书,凝练凝重,遒劲有力,执行细致。 这个地方有一种纵横交错的有趣感觉。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是他的鲜明特色。
齐白石
人民艺术家
《高松翠柏图·篆书四联》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湖南长沙地区湘潭人。 (今湖南湘潭)。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当木匠,后以卖画为生。 五十七岁时定居北京。 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润泽,色彩丰富明快,造型简洁生动,意境淳厚朴素。 所创造的鱼、虾、虫、蟹充满了自然情趣。
《莲池蛙趣》齐白石的书法家篆隶,取法于秦汉碑刻。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文化部曾授予齐白石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
徐悲鸿
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奠基人
“愚公移山”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省宜兴市七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主张以中国现代写实艺术为基础,发展完善“中国画”。
徐悲鸿的马画 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 回国后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 曾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三马》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崇尚写实主义。 他尤其欣赏传统上的任伯年。 他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和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 他的绘画崇尚光与形,注重对物体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很大。 与张书奇、刘子谷并称画坛“金陵三杰”。 他所画的中国画,色彩、墨色俱全,尤以奔马着称。
张大千
被西方艺术界誉为“东方的画笔”
“莲花”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四川省内江市中区郊区安良里的一个书香世家。 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金玉双辉——武侠青丘 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各地,享誉国际。 他被西方艺术界誉为“东方的一笔”。 他与二弟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 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山水四屏》后,他旅居海外,将画风与工艺、书法相结合,将重彩与水墨融为一体,特别是泼墨、泼彩,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 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社齐名,故又称“南张北齐”、“南张北朴”,名号无数。 与黄君弼、朴心社并称“渡海三家”。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蓄起胡须,这成为了张大千日后独特的标志。
潘天寿
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雁荡山花卷》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一,署名阿寿、寿。 现代画家、教育家。 浙江宁海人。
《鹰岩山花图》自幼自学书法、篆刻。 1915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时,师从学者画家景衡谊、著名画家李叔同。 1923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结识吴昌硕。 从此,潘天寿受到吴昌硕的启发,变得严谨、稳重。 这一年,潘天寿形成了独特独特的风格,急剧崛起。
《灵烟溪一角》 20世纪50年代以来,潘天寿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历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他以“用笔用骨法”的墨根,用笔果断、有力,主张“强骨”、“一味霸气”。 作品善于从高处、远处、大处立意,利用苔藓平台穿透经脉,深刻捕捉阳刚之美。
傅抱石
“喝醉后往往会好一些”
山水人物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林,号称抱石斋大师。 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山水画家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 1949年后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 他擅长画风景。 中年创作《宝石春》,其笔法洒脱有力。 他性情豪放,尤擅画泉、瀑、雨、雾景。 晚年画了许多大型画作,苍劲有力,时代感极强。 他的人物画多为仕女、贵族,形象古朴。 最著名的是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国画《山河多美》。
傅抱石与关山月《祖国如此美丽》 在新余期间,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傅抱石创作和葡萄酒的故事。 傅抱石悠然刻下“常醉”章。 他透露,自己的画作大多是靠酒精的帮助,往往喝醉后,灵感突然就出来了,颜色就画得很重,一气呵成。 由此可见,酒与傅抱石的画有着直接的关系。
林风眠
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自幼喜爱绘画。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国立艺术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霸王别姬》历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林风眠擅长描绘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女性身体,以及各类静物、有房屋的风景。
从作品内容来看,具有悲伤、孤独、空虚、抒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方形构图,二是没有标题。 他的画特色鲜明,观者一眼就能认出。 他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的界限,创造共同的艺术语言。
李可染
为祖国谱写传记
“牧童戏鸟”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出生于江苏徐州。 中国近代杰出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代表画有《漓江胜景》、《万山红》、《井冈山》等。
《万山红》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13岁学会画山水。 43岁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49岁时,为了革新山水画,他不远千里写生。 72岁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他的写作更加精进。 擅长画山水、人物。
《井冈山》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山水画家。 他在创作山水画时提出了“创作国家河山传”的口号。 李可染的山水画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改造。 他否定了元代以后文人画强调抒发个人感情和过度形式主义的倾向,而是选择学习北宋以前的纪念性山水画。 李可染由于对传统的选择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形成了极具个人色彩的山水画风格。
吴作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
《战场上黄花格外香》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省宣城泾县人,江苏苏州人。 1926年,1927年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30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学院、南国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参加南国维新运动。
“骆驼”吴作人早年学习素描、油画,功底深厚; 他的中间国画充满生活情趣,又不落俗套。 晚年专攻中国画,境界广阔,意义深远。 他将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与简洁准确的形象融为一体。
“熊猫”他在素描、油画、美术教育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在中国画创作上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艺术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
李苦禅
画鹰是一件杰作
《松鹰图》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现代书法家、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李英杰,后改名英,字李公。 山东高唐人。 1923年拜齐白石弟子。 曾任杭州艺术学校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会员。
“鹰石画”在艺术上,吸收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人的技法,在写意花鸟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其笔法雄浑、磅礴、自成一体。 李苦禅常说:“书画如人,是艺术和性格的体现。人无性格,就走不远;画无性格,就写不好字。” 尽管李苦禅的旅途充满了灾难和艰辛,但他始终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继续修炼技艺,直至晚年。
花李苦禅画鹰。 李苦禅画的鹰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笔法厚重豪放,气势雄伟逼人,意境深邃纵横,形象简洁明晰,具有独特的风格。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名誉校长
《黄山图》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字潘,又名季方、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
“黄山朝晖”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2年与吴世光、张裕光等人创办上海印艺专科学校,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194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雁群图》我早年学油画。 作为国画,线条具有钢铁般的力量。 后来他潜心泼墨,笔墨舞动,气势非凡。 晚年运用泼彩手法,色彩绚丽,风格雄浑。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意大利欧洲科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质奖章”。
关山月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春图》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培,191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中国著名画家、教育家。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曾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
《雪梅的微笑过年》 1948年,被聘为广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58年以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云山晨歌》关山月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继承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的艺术主张。 “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实践、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中。
石鲁
石鲁,原名冯亚衡,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早年就读于成都东方艺术专科学校。 1940年赴延安,考入陕北公学,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 1959年创作《搬到陕北》而名声大噪。 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 擅人物、山水、花鸟。 早期画风较为写实,笔法扎实谨慎,多画革命题材; 其后期画风更为刚健雄健,多以华山、荷花为题材,笔触豪放豪迈。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会委员。 着有《石鲁画录》、电影剧本《风雨中的雄鹰》。 1982年8月25日因病去世。
黄胄(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字干堂,字英斋,1925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礼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擅长画新疆的人物、动物、人民生活和山水美景。 2011年,黄胄获得世界拍卖收入纪录第13位,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黄胄创造性地将写生融入中国画,开辟了人物画的新范式,拓展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黄胄的社会活动和艺术实践为中国文化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大量艺术作品和传世书籍30余部。 1997年4月23日,著名艺术家黄胄去世。
蒋兆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现代杰出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汇西画之长,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法。 他精确的造型和深刻的人物内心世界,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当代画家王明明、吉清源、陆沉、姚铎、范曾等人均师从蒋兆和先生。
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中国现代画代表画家,中国画艺术大师。 他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坚持不懈地实践“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故乡,在自己的心里”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 国内外出版画集40余种,文集10余种。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救治无效在北京医院去世。 他已经91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