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看国际艺术史学者如何改写中国美术史

2023-12-19 艺术资讯

白千深

美术报官方网站_美术报什么专业好就业_美术报

行水之穷:班宗华绘画史论

[美国] 理查德·巴恩哈特 (Richard Barnhart) 撰写

白千深主编,刘希一等译

国际标准书号:978-7-108-05987-1

定价:78.00元

平装本,370 页,224 幅插图(部分彩色)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8年1月出版

美术报_美术报什么专业好就业_美术报官方网站

班宗华

理查德·巴恩哈特(Richard Barnhart),1934年出生,1963年获斯坦福大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6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作为美国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学者,班宗华曾在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担任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顾问。

目录

作者序言

编者序言

早期论文选例

巨然的《雪景》

李唐、高同远山水画

陈家彦画系

山水画中的人物

宋代山水画研究

高克明“溪山雪意”研究传记

光辉江河:宋画潇湘八景

公元1085年左右的中国山水画

弗里尔博物馆藏《秋江钓鱼图》——李唐问题再探

宋代山水画三幅

《李渊与渊泽》——一幅 13 世纪的画作,据认为是木溪的作品

宋代绘画的“模仿”实验

20世纪宋代绘画的重构——来自美国博物馆的三个案例

从张训立的《灞桥风雪图》论晋代北方山水画

元明绘画研究

吴行、姚延庆(婷美)研究

历代大师——探寻两幅宋元绘画的风格与意义

台北故宫博物院《狂恶派绘画》

孙君泽《雪景山水》及相关作品研究

弗里尔博物馆的最新藏品以及围绕工作室运营的问题

中国艺术的外来影响研究

董其昌与西学——致敬詹姆斯·卡希尔的假设

亚历山大在中国?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疑问

编者序言

本书收录了班宗华先生亲自精选的20篇论文。 除了少数文章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外,参与翻译的大部分都是坂茂在耶鲁大学培养的博士。 他们是黄诗山、赖玉志、刘和平、李惠书、刘希一、王正华、王忠兰、严守志和我。 另外,还有四位年轻同事也帮我们做翻译。 他们是陈晓、华蕾、王明宇、于乐琪。 我们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坂茂先生的论文在不同时期发表在不同杂志上,一些文章的风格(特别是注释)有所不同。 要将它们完全统一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原谅我。 由于本人对中国绘画史的了解不够,编辑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疏漏。 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关心艺术史的读者对班宗华先生并不陌生。 但由于这是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我想借此机会向读者介绍一下坂茂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贡献。 本宗华先生1934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在匹兹堡及周边两个城镇(利戈尼尔和拉特罗布)长大。 他的父亲是一名钢铁行业的工程师,他所从事的行业在二战期间以及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蓬勃发展。 因此,尽管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战,本先生的早年生活却是幸福而无忧无虑的。 的。 他的母亲在大学学习表演,一生参加业余戏剧表演。 坂茂先生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 1952年高中毕业后,前往辛辛那提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这所学院的那一年里,他的主要兴趣是艺术、音乐和文学。 除了学习绘画之外,他还创作漫画书,在各个乐队中演奏长号和钢琴,并参加当地的合唱团。

潘基文先生于1953年至195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在此期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陆军语言学校学习了一年汉语强化课程。 21岁抵达日本大阪,随后驻扎东京和台北。 他与东亚接触的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56年退伍后,在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学习至1959年。1960年1月,潘基文前往匹兹堡大学继续学习中国。 师从刘亚子先生的哲学继承人刘无忌(“班宗化”以刘先生命名)、宋史专家刘子建先生、语言学家梅祖霖等。 先生们。 此后,坂茂转入斯坦福大学,师从高有恭先生、刘君若先生,并于1963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62年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艺术精华展在旧金山青年博物馆举办。 班主任陪同高有恭先生前往参观。 他被范宽、郭熙、宋徽宗、马远、夏珪、赵孟俯、董其昌等人的书画所吸引,震惊了,当即决定报考研究生。 从此,学习中国画就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1963年至1967年,坂茂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于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方文(导师)、Fritz Mote、高有恭、陈大端、岛田修二郎教授。 1964年夏天,他到哈佛大学短暂学习,师从马克斯·洛尔(Max Loehr)。 20世纪60年代对于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挑战的时期。 虽然个人和机构之间的学术竞争可见一斑,但学者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却举步维艰。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西方为中国美术史研究奠定了最重要基础的学者们出现了。

1967年,坂茂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 除了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四年外,潘基文先生的教学生涯一直在耶鲁大学度过,直至2000年退休。退休前,他担任耶鲁大学John M. Schiff讲座教授。 坂茂先生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维度。 从五代绘画到20世纪中国画家,从浙派画家到八大山人等文人画家,他都饶有兴趣地观察和研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对“宋代画家无与伦比的成就”有着最高的兴趣,他也被国际美术史学界公认为宋画研究的权威。

坂茂老师是一位负责任、严格的老师。 记得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学生写的每一篇学期论文都会有他的批注和评论。 每当学生想要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他都会亲自主持试讲,以便试讲讲师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做出改进。 他与博物馆、收藏界、鉴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和教学中始终专注于作品本身。 在耶鲁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值班老师正在休假。 他请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麦克斯韦·赫恩博士给我们上一堂宋元绘画史课。 每个周五早上,我都会和几个同学出发,坐火车去纽约,在大都会的仓库里看画讨论,晚上七八点回到耶鲁。 带动学生参观公共和私人收藏也是坂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带我们去王继迁先生家和王南平先生家看他们的藏品。

坂茂先生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博士生。 由于美国的博士教育周期通常为6-8年,这个数字在西方中国艺术史领域是相当可观的。 如今,他的许多学生受聘于重要大学、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并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欧美学界开始反思因过于重视理论话语而造成的一些偏差,“作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近两年,梅隆基金会和几大博物馆为美国中国艺术史博士生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检验他们的作品。 坂茂的许多学生直接参与了这些工作坊的策划和教学。 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坂茂先生以著作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方法的肯定。

潘基文退休后,与妻子住在美国西北部普吉特海湾的一个小岛上。 在那里,他重新拿起画笔,每天画画自娱自乐。 但他对中国画的热爱依然如故:到美国各地博物馆观赏中国画,参加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写论文。 他还活跃于艺术史领域。 除了持续关注早期中国画的鉴定之外,近年来他的学术兴趣也涉及到欧美收藏的中国画早期史,并开始发表相关论文。 回顾自己的一生,潘基文表示,他用了33年的时间成长、积累经验、接受教育,在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33年,现在又迎来了人生的另外33年,享受着退休后的艺术生涯。和智力追求。 我们衷心祝愿坂茂先生身体健康、长寿,并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与读者分享他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经验。

白千深

2016年6月12日写于杭州

本文来自中国艺术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