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别叫我艺术家

2023-12-19 艺术资讯

九月的瓮城,宁静而美丽。 甘蔗林芳香四溢,富硒稻浪随风翻滚,星村里时常传来诵经声,中心小学的诗楼高耸入云。 在小镇标志性的“一号粮仓”展厅里,“天很大,地很大——瓮城首届公共艺术展”仍在进行中。

艺术家图片大全_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

市民欣赏艺术装置。

阳城的雕塑和公共艺术家与瓮城的农民艺术家以当地的废弃物品和器皿为素材,通过焊接、拼接、编织、铸造、涂鸦等技术,共同创作出“本土”、“互动”的物品。 22个艺术装置让小镇居民身临其境地体验当代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图片大全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欣赏

△郭庆作品《梦》,综合素材

△凌统作品《风度》,废金属

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

△陈思行作品《巢》,绳子

艺术家图片欣赏_艺术家图片大全_中国艺术家图片

作品正在展出。

自去年9月“书卷气——中国当代书画家邀请展”走进“一号粮仓”以来,这座小镇开始了乡村文化振兴有效途径的探索。

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

书卷气——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 随着2023年稻田南岭秋收大会的临近,历时近一年、由“书卷气”引发的瓮城乡村文化振兴试点也结出累累硕果,散发着大地般朴素的清香。

01

“先把墙拆了”

自镇政府围墙拆除以来,瓮城镇一直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今年,瓮城镇盘活第一粮仓、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场馆,建设瓮城艺术博物馆。 不定期举办高质量的展览、研讨会、收藏活动,扩大作品收藏,力争成为全国最好的镇级美术馆。 经过。

老城五一村进一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延伸至人流较为集中的原西门和城墙遗址。 它将古街巷文化与古西门、古城墙相结合,动员周边群众放弃闲置空间,为群众打造休闲娱乐空间。 。 定期开展十八字狮、舞旗袍活动。 打造中国“最具艺术性”的菜市场,在菜市场不定期组织诵经等艺术活动。 今年,五一村实践站被评为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定南村以农业园区总部建设为契机,打造“民宿+学习+生态农业+会务”的文化旅游产业。 聚焦三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坝子峪村组建设农耕文明艺术馆,打造大型装置艺术村; 在长镇村组建设乡村儿童艺术溪流,让乡村孩子、村民、艺术家置身水中。 游客绘制的石画形成亲水、互动的大地艺术,打造大湾区艺术研究基地; 盾子林群内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的接待点。

02

打造“艺术小镇”

今年,瓮城镇以宣传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 不仅定期开展公益培训活动,还举办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让现代艺术文化下沉。 走进乡村,与乡村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弘扬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元宵节期间,“一号粮仓”举办杨毅古诗朗诵音乐会,开展客家古诗朗诵公益培训,打造“朗诵小镇”品牌;

“书卷气”系列展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南粤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巡展、“南粤八景”等一系列书法、绘画、摄影、装置艺术展览“瓮城”主题展览、“天地”公共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关注。 小镇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前沿艺术的熏陶,因而获得了“第一粮仓”品牌展厅的美誉;

举办全市首届“乡村青少年诗歌讲习班”,利用互动教学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养,书写童真,铭记乡愁。 镇中心小学建起了一座“诗楼”。 通过射灯,孩子们的诗被投射到文化公园的白色大门建筑上。 《瓮城童诗》现正在收集、整理、出版。 一座“诗歌小镇”正在建设中。 等待升起。

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

孩子们正在上诗歌课。

如今的瓮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 深度培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诵经、摄影、采茶戏、舞蹈等民间艺术群体和文化人才,放置民间参与创作的诗歌、书画、艺术海报、艺术装置等作品。群众遍布城镇的各个角落。 ,形成浓厚的文艺氛围,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小镇”。

03

“新乡县”与“老原住民”

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日益凸显。 韶关市文联、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与瓮城镇政府的深入交流合作,创新打造“共创”艺术下乡模式,是关键一步。

来自广州的艺术家和瓮城当地的农民艺术家代表齐聚一堂。

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一批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来到瓮城。 一年来,已有不少于50位艺术家、学者参与瓮城文化振兴工作,其中不少人获得了瓮城“新乡贤”证书。 其中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美术馆创始人,以及一批专业书法家、画家、摄影家、当代艺术家、资深媒体人。

艺术家图片欣赏_艺术家图片大全_中国艺术家图片

瓮城农民艺术家在广东美术馆前合影。

“引进来”的同时,瓮城农民还组团“走出去”,参观“蜕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和大湾区南海大地艺术节。

艺术家图片大全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欣赏

瓮城农民艺术家在南海参观展览。

经过这场与当代艺术的“面对面碰撞”,韶关市文联、瓮城镇人民政府、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与定南村人民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本土的、活跃的农耕文明当代艺术。美术博物馆。 ,打造艺术下乡“共创”模式。

“新乡先贤”和“老原住民”以“万物皆宝”的创作理念,共同策划创作了艺术装置、农具、绘画、摄影等180余件新农耕文明作品,内敛嵌入在瓮城农耕文明艺术馆的多形态空间中,融入当地农民的现实生活场景。

创作现场▼

艺术家图片大全_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

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_艺术家图片欣赏

艺术家图片欣赏_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

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_艺术家图片欣赏

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大全_艺术家图片欣赏

中国艺术家图片_艺术家图片欣赏_艺术家图片大全

有“老原住民”尴尬地说,“叫我艺术家,我会觉得不舒服”。 艺术并不高高在上,它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 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是当地农民。

我们也期待在即将召开的稻田南岭秋收大会上看到更多瓮城的“新乡先贤”与“老土人”在探索中碰撞,在碰撞中改变,带着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在“艺术村”,我找到了对家乡、对乡村的深深依恋。

文: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