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资讯 >

陈祥波美术馆要善用社会资源

2023-12-23 艺术资讯

陈祥波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1994年参与筹建关山月美术馆,2008年开始担任馆长。在他执掌美术馆的十几年里,关山月美术馆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巨大的变化。 “关山月美术馆在建之初就开始探索从艺术展览馆到美术馆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博物馆的收藏、学术研究、美育功能不断加强和发展。当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美术馆是一个以收藏为基础、以研究为龙头、以展览为载体、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美育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 陈祥波表示,未来,关山月艺术馆将打造成集展览、教育、文化、休闲、餐饮、画廊于一体的生活体验平台。

艺术博物馆应该多一些

生活体验博物馆

艺术文化周刊:美术馆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陈祥波:我觉得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看展览的地方,更是一个生活体验馆,一个城市文化创意的孵化器。 早在2007年初,关山月美术馆就在全国率先免费向公众开放。 但免费开放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公民的需求。 在我看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和学校的义务教育功能是不同的。 它更像是一个超市,可以给市民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空间。 因此,需要营造文化氛围,利用展览带动文化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此,关山月美术馆正在探索加强各种配套设施的可能性,比如增设开放、专业的艺术图书阅览室供市民免费阅读; 引进高端专业艺术书店,销售艺术衍生产品和专业书籍,包括美术馆开发的特色纪念品; 额外的休闲场所,如咖啡馆和茶馆。 探索引进专业队伍对公共文化休闲服务场所进行管理,尽力满足市民文化休闲需求。

艺术文化周刊:美术馆如何吸引公众并真正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陈祥波:美术馆走进大众日常生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我们不能指望公众一夜之间就爱上美术馆。 美术馆要想吸引公众,让他们把观展变成一种日常习惯,首先需要我们提供高质量的展览以及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展览的学术性,注重学术性与科普性相结合,了解公众想看的东西,让公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了解作品。 在具体展览中,我们会对作品制作详细的背景说明,并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对展品进行讲解。 此外,我们会在每个展会上设立观众意见簿,让公众有机会表达意见并与我们沟通。 通过这些沟通渠道,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通过社会服务购买

改善公共教育

艺术文化周刊:关山月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很有特色。 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陈相波:我们图书馆在公众教育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专业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我们是中国第一家招募文化志愿者的美术馆。 我们一开始主要是从学生开始,后来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 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阶层、社区,让我们了解不同阶层的需求,调整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方向。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 同时,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文化志愿者不仅成为博物馆的忠实粉丝,也成为博物馆与普通观众沟通的桥梁。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人员应该是有知识的,但在实践中却总是不够。 所以,既然博物馆有志愿者,我们就请他们协助专业人员进行公众教育。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这支优秀的队伍逐渐成为我馆公共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些公共教育品牌活动甚至由文化志愿者主导,而我们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只是全程指导。 和监督,以确保活动符合博物馆的政策和原则。 这样,公共教育专业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公共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策划。

艺术文化周刊:您在参与公共教育实践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相波:我觉得美术馆由于人员和资金的限制,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有必要整合社会资源,把美术馆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认为“购买社会服务”是美术馆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人力和资金有限,但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我们的不足。 目前我们的员工只有40人,很多好的展览项目都是通过社会招标来实现的。 经过几年的实践,博物馆的很多基础服务,如博物馆的布展、设计等都被剥离出来,委托给专业公司,每年的费用不到30万元。 这比美术馆设立相关部门、招聘相关人员的成本要低得多。

艺术文化周刊:对于美术馆的文化传播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陈相波:我认为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也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手段。 美术馆可以将藏品打造成“高仿”或文化礼品,如丝巾、茶壶、U盘、笔记本等载体。 人们需要的文化产品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些不能仅靠博物馆本身来完成。 专业机构一定要参与,因为他们更了解市场。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发展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销售。 因此,全国美术馆应团结合作,为不同艺术衍生品的展示和销售提供平台,实现共赢。

著名博物馆应该承担

著名作品评审职责

艺术文化周刊:在全国美术馆的发展格局中,知名博物馆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陈祥波:在全国的美术馆中,特别是一些小型美术馆中,著名的博物馆确实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目前,我国约有三十、四十家各类著名艺术博物馆和著名纪念馆。 文化部或全国艺术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可以建立著名博物馆研究基地或平台,指导其在著名艺术研究、文献整理、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如何更加完善和到位。 同时,针对艺术品市场上赝品众多的情况,管理机构还可以设立鉴定中心,让有实力、有学术深度的博物馆通过一定的规则、程序、专业的人员配备,发挥其在艺术品鉴定方面的专业知识。等,并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标准,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鉴定机制,这对于规范艺术品市场和文物鉴定行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艺术文化周刊:著名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还能发挥哪些作用?

陈祥波:目前国内著名的博物馆有几种情况:一是艺术家亲属经营,政府支持;二是艺术家亲属经营,政府支持; 二是企业投资、艺术家捐赠作品; 三是政府投资。 同时,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可能只有名字而没有藏品,有的可能有藏品但没有专业人员。 因此,知名博物馆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就应该相互结成联盟或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同时,著名博物馆还应结合当地艺术资源和实际情况,与当地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行接触、研究和合作,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政府投入。 比如关山月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它基于对关山月艺术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艺术的研究和展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品牌。 另一方面是对当代设计艺术的研究。 和presentation,这两个方面是我们主要的学术方向。 我们不仅把关山月美术馆定位为纪念馆,更是一座城市美术馆。 我们非常重视它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因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关注设计,并于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设计大奖赛。 今年我们将举办“中国设计30年”文献展。 关山月美术馆通过这些与其所在城市相关的展览和活动获得了认可。 (记者高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