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场周松个展创生 机械 张力

德国现场周松个展创生 机械 张力

艺术家周松个展于2023年8月19日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正式开幕。此次艺术家周松的国际巡展,由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泰丰·贝尔京博士,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教授,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创始人任戎担任联合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担任学术主持,展现艺术家周松十年来创作的系列作品。

中德合作的大型“周松个展”项目为期两年,从2022年4月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的展览结束后,除了2023年4月在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6月在德国“北方艺术”国际大展巡回之后,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完成此次国际巡展。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创始人任戎致辞

德国波恩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耶德克博士致辞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开幕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开幕现场

艺术家周松的作品涵盖了从平面到立体,从时间到空间,从现实到虚拟,无不感受到其不懈的努力和知识的积淀,他是一位既有科学素养又有创新精神的当代先锋艺术家。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周松的世界观

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 泰丰·贝尔京

周松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国际知名艺术家。迄今为止,他创造了多个系列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视觉世界,这里面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后期超写实的一面。他如此构思,是为了塑造全新的现实。

我们的现实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我们的现状?我们是否应该对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还是说我们乐观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即将降临的末世?这些问题可不是用简单的“是”或者“否”可以回答的。每个问题都十分棘手,既关系到每一个个体,又天然地和社会、国家、政府以及人类整体存在密切联系。不论是还是研习哲学的智者,都无法回答此类问题,艺术也一样,但区别在于艺术总拥有一种可能:艺术或可通过技巧和内容让人们感知到新东西。这种可能性也影响到了周松的作品。

《膨胀系列》让我初次领略到了周松作品的魅力。绘画技巧无懈可击,主题的处理方式更是令人惊叹。周松在他的作品中用直接的方式抛出了极具冲击力的议题,有的时候,他也会选取间接的方式。不论何种,我们作为观赏者看周松这样的艺术家如此创作,都是一种享受。他的冲击力并不是模糊的图像或者抽象的画作赋予的,而是源自他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欣赏周松的作品无疑是一项挑战。他在一幅画作中是这样挑战我们的感官的:一个人被装进了长颈鹿的轮廓,双脚穿着高跟的尖角皮鞋,身上缠满了荆棘,还顶着一颗三角形的长颈鹿脑袋。周松就这样抓住了我们当下生活节奏过快的特点,多么睿智啊!他将这幅画命名为《天国》(2022),这个标题既可以指天空,也可以指高度,因为整个躯体都是细长向上的姿态。这是不是一只被关进动物园的长颈鹿,被赋予了“1”(整个身体形状酷似数字“1”)的序号?还是说这是一个觉得自己像长颈鹿的人,他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却也因此落入了事业的陷阱?这究竟是个玩笑?还是对当今世界的辛辣批判与反思?

《无尽》 120x230cm 布面油画 2022

《文明》 150x120cm 布面油画 2022

德国哈根豪斯特豪斯美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以《天国》为代表的画作尺寸非常大,高度有245厘米,有的甚至更高。这样的画作陈列在博物馆,会给观众带来极大的震撼。周松在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无与伦比的幽默。我们的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人际交往领域,我们其实还在摸索。人类不论生活在何处,都要交流,他们要么继承传统,要么发展出新的社会存在形态。

《彼此》(2021)这幅画呈现了两位紧紧贴在一起的人。两人以左下角和右上角连起来的对角线为界,各占一半,上面一位穿的是深蓝色西装、白衬衫,打着领带,戴着墨镜,被他压在下面的那位则穿着颜色稍浅的西装。这两位体重都不轻,是重量级选手。他们这是在哪碰上了?地铁上吗?到了高峰期,乘客在地铁里确实连1英寸的自由都没有,由于空间匮乏,每个人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碰到别人。不论发生地在何处,《彼此》都是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展现了我们身处高度文明社会的境况。《新世界》中棱角分明的水果也非常契合这一主题,西瓜是三角形的,樱桃是不规则的小四边形,苹果则是大一些的不规则四边形。由此可见,周松呈现主题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

周松认为我们的文明是由人造的事物定义的。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人要是看到被装进保鲜膜的水果,肯定会吓得不轻。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水果竟然会被罩上这样一层人工的痕迹,这在他们眼中简直不可想像。不论如何,自然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确实非常遥远,人类和自然朝夕相处早就成了古老的回忆。我们“强迫”自然为我们打工,并且我们很早就这么干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为我们提供富含维生素的产品。慢慢的,我们的文化将人造的事物引入了客厅和超市,引入了我们的日常。每一天,我们都免不了跟人造事物打交道,根本无处遁逃。

举个例子,周松曾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大尺寸画作(《熵系列》)。周松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自然科学的新动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他自然会关注到。我们其实就生活在人工智能当中,比方说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人脸识别、音乐流媒体、医疗诊断、导航和数字语音助手。人类如今正在将自己的智慧交接给电脑。这又是一件人造事物……假以时日,它必定会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逆时空》2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5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奔月》 D160cm 布面油画 2022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大尺寸画作《新创世纪》(2017)中,机器人发动了战争,旨在征服世界。画面左边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残迹:一位躺着的孕妇、一尊古老的雕像、一辆坏掉的汽车、城市和工业建筑的残骸、左上角可以看到爆炸引发的蘑菇云。画面右边可以看到一批迈着机械步伐行军的机器人,目标不明。他们商量着策略,不久就会动身。

这幅可怖的末日图景画得太好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灰蒙蒙的未来。周松笔下的机器人接管了我们的世界,做到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高智能电脑“HAL”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HAL”与宇航员的战争是以败北收尾的。太空飞船在飞往木星途中,“HAL”的神经错乱日益恶化,这一点说明凡是智能系统,终归是脆弱的。

因此,周松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呈现人类智能。他在《意识场》(2016)和《意识流》(2015)中呈现了大脑的工作状态。《母体》中,我们看到的是正在发育的胎儿。《失重》(2017)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以蹲伏的姿势躺在坚硬的地面上。

绘画当然少不了和美学打交道,换成雕塑,应该也是如此。我们遍观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期技艺精湛的画作到19世纪末的作品,都可以看到对美的追求。不过,20世纪,现代艺术刚刚浮出水面,艺术对待美学的方式就发生了极大转变,有的时候,美学甚至会在现代艺术中沦为荒谬的存在。“现成品”虽然在艺术理论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现成品”对智慧的贡献却微乎其微。到巴黎的铁器铺买个瓶架,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当艺术品卖出去,确实是个大胆的举动(马塞尔·杜尚1914年创作的艺术品《瓶架》)。一个人将自己所有的艺术品都建立在“现成品”的基础上,就更为大胆了。这就是马塞尔·杜尚。他超前的思想很快就引来了业内许多的效仿者。皮耶罗·曼佐尼更是向公众展示了一件货真价实的塑料艺术品。他准备了90个锡罐头瓶,据传,每个罐头都装有30克(1.1盎司)粪便。罐头上的标签用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四种语言写着:艺术家的粪便,净重30克,第一时间封存,1961年5月生产和装罐。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周松个展”展览现场

周松偶尔会采取夸张的美学手法来创作,这一点在《红场系列》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兵·泣V》画的是一把来复枪的剖面图,里面填满了人的肌肉组织,都是红色的,但有浓淡之别。这是我见识过的最可怖的来复枪。你只需站在这幅画前面,就会立马联想到战争、破败、死伤。这幅画真的可以直击灵魂!因此,这种呈现方式恰恰是正确的美学,因为它关系到人类共存的命题。这一点对别的动物也同样适用,鱼就是个例子,周松有时候也会用令人不适的红色来描绘它们。他将内核的东西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这样的画面,大多数人看到恐怕都会感到不适。

不过,展览的最后一件展品是一座远超真实草莓大小的草莓雕塑。这件展品又带我们回到了我们习惯的美学观念。不论是这座小型金属草莓雕塑,还是一旁无可挑剔的草莓画作,都符合我们传统的美学观念。

周松创作的广度着实令人惊叹。他作为画家和雕塑家,有能力用看似愉悦的美学方式去处理人世间的素材,将它们转换成艺术品。不过,这种看似往往带有欺骗性。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最后搞不好会不可逆转地变成超写实主义。也正因为如此,周松的展对观众而言总是一场视觉挑战。

关于艺术家

周松,1982年出生于江西,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周松的绘画和雕塑等作品在艺术、科学和哲学的交叉地带探索着生物形态学与机械美学之间的联结,既有后人类主义的意味,又具有深厚的人性。无论是当代应用科学的潜在后果,抑或是宇宙不断膨胀对人类和命运的无形影响,周松的绘画都在矛盾和开放的状态中焕发着生命力。

近年来,他在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上海昊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过个展。他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与艺术项目,包括2023德国北方艺术大展、欧洲艺术中心艺术双年展、第十三届哈瓦那双年展、第三届国际双年机器哲学大会、第十一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双年展、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大皇宫、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维也纳大学、威尼斯欧洲艺术中心、布达佩斯YBL创意艺术中心、洛杉矶苏富比、加拿大多伦多艺术中心、圣地亚哥沙赫特宫、秘鲁应加·加西拉索文化中心、巴拿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哥斯达黎加国家画廊、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北京时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等。

重要奖项包括第十一届佛罗伦萨国际双年展“洛伦佐国际装置艺术奖”(2017);第五届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绘画大奖(2012);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2006)。

关于展览

展览时间

2023年8月19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学术主持

美国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

展览策划

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贝尔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展览执行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创始人任戎

展览主办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