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图书馆缂丝特展雕经镂纬古籍中探秘一拨一梭的千年文化

苏州图书馆缂丝特展雕经镂纬古籍中探秘一拨一梭的千年文化

日前,苏州图书馆“典籍里的文化遗产”系列首展“雕经镂纬——典籍里的缂丝”特展正在火热展出中。该展览与之前或同期关注缂丝作品的展览有所不同,它是全国首个缂丝文献展。缂丝文献展的出现让我们能够对缂丝这一项重要且珍贵的传统手工艺从历史长河的脉络中更深入、更全面的去了解。

文献展的展览现场不仅仅展示作品,同时还需要展出和作品相关的大量文献材料,帮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作品及它背后的历史。更是通过“作品+文献”的这种形式,让作品与作品、作品与文献之间,建立起具有上下文关系的逻辑关联,打造出一种特殊的历史语境。本次展览作为国内首个关于缂丝的文献展,展出作品不仅涵盖中国古代至现当代的名作,古籍文献更是覆盖古今中外,将缂丝放在更大的中西方背景下探讨,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据策展人林玲讲述,本次缂丝文献展览的举办有两个契机。一个是她曾经撰写过一本名叫《中国丝绸文人画:从宋代到当代的缂丝艺术》的著作,出版业界的前辈祝君波评价该书是近100年来研究缂丝的重要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高度。为了这样的著作,策展人林玲阅读和收集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另一个是策展人林玲2023年3月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里策划的“妍·色——当代缂丝艺术展”引起了苏州图书馆的关注,他们很好奇缂丝与古宅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观展结束后,苏图注意到缂丝作品也许可以和古籍放在一起进行展出。在苏图的馆藏搜索中输入“缂丝”,其中有78处有关缂丝的典藏记录。上述的两点为缂丝文献展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览以典籍⽂献为依托,从史、论、⼯三个⻆度全⾯诠释了缂丝艺术发展史。从中也可以窥探到林玲细致入微的策展思路。在展览的主线“论篇”中,策展人选择了明代文徵明家族作为整个文献展的文人切入,扩展到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名士对于缂丝的点评。值得一题的是,策展人与苏图将这些点评内容全部从古籍上摘录了出来,提炼翻译后印刷在墙上。这面对于缂丝的“点评文献墙”就是整个展览的核心,大家可以通过这面墙抽丝剥茧,了解到缂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更是难得一见的“一手资料”。从“论篇”之后,扩展到了“史篇”和“工篇”。“史篇”中,策展人在全球视野下将中国和西方的缂丝做了对比,展出了古今中外关于缂丝的古籍。例如:1932年版《篆组英华》、苏图馆藏《苏州织造局志》《无声诗史》《蕉窗九录》、英文版《中国丝绸》、西班牙版《皇室缂丝传奇》、法文版《让·吕尔萨》等多本缂丝相关书籍。在最后的“工篇”中展出了从古代到当代的缂丝佳作。包括明末清初的《恽南田设色秋花真迹缂丝包首》、台北故宫缂丝藏品仿制系列作品、现代艺术家刘野的缂丝瓶花系列以及长达15米的当代缂丝作品《二十四节气》。

据策展人林玲讲述,在还原“点评文献墙”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她本人一共读了六十七篇古籍,并从挑选出16句名人点评。她将每一个句子从断句断词再做到精准翻译,苏图古籍部的工作人员再逐句审核,最终到印刷上墙。展览现场观众们可以轻易地看到墙上关于缂丝的点评金句,实则背后的每一步都非常来之不易。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策展人却有了全新的感受,那就是古人把欣赏缂丝当作一种养生的方式,可以凝气静神。

如何将展览做到深入浅出并且能够让缂丝得到推广与传承,这也是策展人林玲与苏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本次展览中推出了一款名叫“手工包”的产品,其中包含了几何图形图案、毛线、梭子和波子剪刀等常备工具,并且提供制作教学视频。即使是初学者也可轻易上手,大家可以通过这款产品亲自体验到缂丝这项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3月31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