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学月文学的力量初冬的午后和6位作家读享生活
2021年11月6日-7日,第六届十月文学月“文学的力量”公益活动之“读享生活”快手新知播专题活动成功举办。蔡骏、苏小懒、叶楚桥、庄羽、闫红、林特特6位作家,及特邀主持人刘瓶参加了此次活动,和广大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新作和生活感悟。
本次活动由十月文学院携“十月文学伙伴计划”,联合盛世肯特、快手新知、时代华语、作家悦享会举办。在活动举办的两天内,共有750万人次进入直播间,微博话题#读享生活#阅读量超过900万,并获得了新浪、网易等10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支持。
快手新知全程大力支持,站内APP弹窗、Bannner图、直播间巨流量扶持、官号矩阵联合转播等,站外盛世肯特联动快手、时代华语等20多家蓝V和读书、影视类KOL,与大众读者进行了微博互动,旨在以文学传递力量,以读享感悟生活,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引领公众对文学的关注与热爱。
PART1蔡骏:悬疑小说界的标杆及引领者,至今出版了《无尽之夏》《镇墓兽》《谋杀似水年华》等30余部作品,累计发行量超过1400万册。本次读享作品《蔡骏24堂写作课》《故事写作》。
《蔡骏24堂写作课》《故事思维》这两本书,吸收丰富了之前的成果,并汲取世界文学大师的造诣,建立起的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希望可以帮助喜爱文字、热爱写作的你,走进故事写作的殿堂。
作为“悬疑教父”,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两本写作指导的作品呢?
《蔡骏24堂写作课》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我的知识付费内容,而《故事写作》是针对我个人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搭建情节构架、写作灵感等方面进行梳理。蔡骏介绍道:我从事文学创作多年,经常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询问我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询问我怎么写出好的悬疑故事。所以就创作了这样两本类型的图书。
关于灵感、关于热爱、关于写作
文学创作,并不在于有多少经验,也不在于是否是专职作家,而是源于热爱。热爱是创作文学作品的基础,有了这份热爱,才能有创作的热情,才能有创作灵感。比如说,我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然后就在脑海里构思:这个人遇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今后又会遇到什么……比如说,我每天出门都要往左走,那如果往右走会发生什么,会遇到什么人,会产生什么对话……这些想象并不见得写成故事,但积累得多了,就会产生创作的。很多优秀的作者都是要保持这种创作的热情,虽然有一些文学史上的大家有过中断很久、重新再创作的案例,但实际上对于作家而言,保持创作热情和对文学的热爱是最关键的。
关于元素、关于榜样、关于好的作品
在蔡骏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出现前人的优秀作品作为小说里的元素,比如《午夜凶铃》。对于这一点,蔡骏认为,悬疑作品在文学题材中相对比较特殊,不仅要有故事,还需要有氛围的描述和烘托,逻辑推理的。加入这些大家比较熟知的悬疑元素,其实是最有代入感的方式之一。就比如说《午夜凶铃》这部作品,由于电影太出名,让读者忽略了小说本身的设置和写作技巧。作者设定了七天解密的时间限制,这是一个轮回,也是给所有参与到解密任务的人的压力。这个设定本身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人的紧迫和恐惧。这就是好的作品里非常有技巧的地方。
总有人会问,什么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其实对于读者而言,能够吸引自己读下去的就是好作品。这和每个人的认知、眼界等主观因素有关,有可能自己觉得是好书的作品并不一定有多么优秀,自己觉得根本读不下去的反而是传世名著。但不管是好书还是烂书,我们都需要去阅读,因为只有读了,才知道好在哪里、烂在哪里。又或者是经过几年时间,心境发生改变,就能够领略曾经以为是烂书的优秀之处。但关键还是在于阅读量的积累,这也是创作的基础。
PART2苏小懒:百万册情感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作品:《耳无尘事扰》《诠释爱·喜欢你,不知如何是好》《末世的思念》等作品。本次读享作品:《今天比昨天更喜欢你》《你可不可以喜欢我》
《今天比昨天更喜欢你》:“对一个人的爱慕就像自己脆弱的命门,但偏偏是这点恋慕,让我们不怕这个有杀伤力的世界。”
《你可不可以喜欢我》:“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做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
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谈恋爱要趁早。现在还是这样的观点吗?各个年龄层的爱情,会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常说出名要趁早,可苏小懒却说,谈恋爱才要趁早。当然这种趁早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渴望恋爱,渴望进入亲密关系。如果本身就是抱着独身主义,或者认为爱情可有可无,是否谈恋爱都未可知,就不用提早晚了。爱情,是一种非常虚幻的情绪,爱却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和成长。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自己的身份、生活环境、心境都会发生诸多变化,爱情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状态。比如还在学校里的学生,他们不需要考虑太多现实因素,所以爱情就非常单纯且纯粹。可进入社会,成了打工人后,为了生存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气力,爱情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每个年龄层的爱情,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它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取代。
您曾经写过:十七岁,记不起,也忘不掉。这是您的心路历程吗?写了这么多爱情小说,有什么感悟呢?
小说是无数个真实片段组合成的故事。苏小懒笑着说,其实小说里有很多我身边遇到的人和事,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它们串联起来,就变成了爱情小说。其实我很喜欢写那些从学生时代跨入到社会阶段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一定有我身上的影子,但并不是为了记得过去的男生,对方是谁、有什么优点、相处的细节。能记住的是属于十七岁的怦然心动、情窦初开,那份小心翼翼去靠近,因为对方一句话而小鹿乱撞的羞涩,表达爱意的勇气,那才是记住和怀念的部分。很多人也都问过我,为什么要写爱情小说呢?其实我写爱情,并不仅仅局限在小情小爱、爱而不得,而是在描写人生百态。爱,是一种状态,我们在爱情中心动、成长、选择,最后从爱情进入婚姻阶段,开启新的人生篇章,生儿育女,这不就是人生吗?所以,透过爱情,读懂的不仅仅是爱,更是人生百态。
PART3叶楚桥:青年作家,文化学者,曾为简书签约讲师。著有《桃李春风一杯酒:唐朝诗人的快意人生》《梦里不知身是客:宋朝词人的诗酒年华》。本次读享作品:《我是人间自在客》。
《我是人间自在客》:从诸子百家到明清大儒,从孔孟之道到唐诗宋词,本书是一本诗史交织的“古代文人折腾录”。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李白、杜甫、黄庭坚等21位文人以诗入世的人生故事,从故纸堆中重现文人的秉性、情怀。
21世纪的我们,为什么要读懂古代文人?
很多人在读书时代,都有被“背诵全文”四个字支配的恐惧。的确,21世纪的我们距离古代文人的距离非常遥远,可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品读他们作品的脚步。叶楚桥说,现代人品读古代文人,一方面是要传承中华文化,正是有了这些古代文人的作品,才串联起光辉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是学习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品德智慧。想要了解古代文人的作品,就不可避免需要先去了解文人本身的生活背景、人生轨迹,甚至要去研读创作时候的心路历程。如果不知道这些,就很难理解作品本身的魅力。
诗词过于枯燥,如何入手?
很多人觉得诗词比较枯燥,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表现文字的部分。诚然,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现代人去了解诗词,最多是了解平仄,但实际上诗词的魅力不在于文字表面,而是透过文字去了解背后的情感画面、意境,从而再回到诗词本身感受用字的精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去摸索。建议大家可以先选择一位自己比较喜欢的、熟悉的诗人,通过了解他的作品感受诗词的魅力,进而再去选择其他文人。
PART4庄羽:新京派代表作家、编剧。曾就职于瞭望东方周刊。出版《圈里圈外》《此去经年》《遍地姻缘》等小说,电视剧代表作品有《李春天的春天》等。本次读享作品:《以为长大就好了》。
《以为长大就好了》:本书是一本女性成长小说,写的是两位女性的一路成长,她们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质截然不同,却在跌跌撞撞的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在苦难中蜕变、在温情中疗伤,心里有爱,眼底有光,转山转水过后依旧保持着天真灿烂。
庄羽老师的新作是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作品,您如何理解“女性成长”这一社会热门话题呢?
关于人的成长,并不仅是身体上的长大这么简单,而是心智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从认识世界到认识自己,再到接纳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女性话题引发了关于女性成长的广泛讨论,这也是因为女性意识崛起,且女性角色对下一代影响深远而决定的。我一直认为,女性意识的崛起绝对不是要和男性搞对立,不管在社会,还是家庭内部,男女只是分工不同,更重要的是要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意识对下一代影响比较深刻,这源自女性孕育生命,更重要的是母亲这个角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现在一二线大城市里,很多女性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清醒,但在很多偏远山村,或者小城市里,女性意识的崛起做得还很不够,但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
女性自身的成熟是否会影响她的人生呢?
这部新作品特别设计了两个成长环境、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庄羽介绍道,曾经做过一些社会调查发现,女性进入婚姻后,获得的幸福感和原生家庭的和谐程度有密切关系。原生家庭越幸福的女人越容易处理好婚姻中的问题,因为她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人往往比较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为了满足他人而委屈自己,甚至失去自我。书里面设定的两个女主人公分别就是这两种不同的代表人物。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在阅读图书之后,能够对女性意识觉醒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PART5闫红:《新安晚报》编辑、“腾讯大家”专栏作家,《读者》签约作家,曾获《读者》“金百合奖”、安徽文学奖等。著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等。本次读享作品《燕燕于飞:美得窒息的诗经》。
《燕燕于飞:美得窒息的诗经》: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百岁高龄的北大教授许渊冲先生亲译;闫红惊艳赏析:深度解读诗词背景、意境、时代价值等,助你深入理解诗词精髓;挚美中英双语诗画集,带你在诗经的字里行间,感受人类古早的浪漫。
我们说《诗经》千年,仍有动人。您觉得《诗经》最能打动您的地方在哪里呢?
《诗经》之所以打动人,并不仅在于它的美感,更在于它描写的内容非常真实且丰富。关于古代文学作品有很多,比如唐诗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会写得非常极致而纯粹,想念就是想念,怨恨就是怨恨,更多的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可诗经不同,它写的非常贴近生活,会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出男女关系中的迷茫、惆怅、忧伤等一系列心境,让人觉得真实。
看到您特别推荐《风》,请您聊聊为何会比较推崇这些篇章呢?
《诗经》中的《风》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作品,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实它主要表现的就是青年男女的爱情,还是刚才那句话,都很真实。其实真实和美感是共存的,而且还是残缺美,《诗经》里的爱情很多都并不美好。可就是这份不美好的真实,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对于爱情的处理。其实许渊冲老先生的翻译是非常厉害的,我也就是带着大家去品读一二,和大家多多交流。
PART6林特特:畅销书作家,本名杨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已出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练达:如何成为社交高手》等作品。本次读享作品《立水桥北》。
《立水桥北》:5段海海人生里的爱恨悲欢,一群挣扎在生活中的异乡来客,全新角度展现当代北漂青年的真实生活。愿你在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拼尽全力的影子。
为何会聚焦于“立水桥北”呢?
“立水桥北”其实就是天通苑附近,很多决定当北漂一族的年轻人刚进入北京时,会因为这里的交通便利、房租价位等问题,选择把这里当作第一个落脚点,也是到北京打拼的起点。林特特介绍说,这只是一个缩影,当然也和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关系。刚到北京的时候,就住在立水桥北,当时地铁五号线还没有通车,每天在通勤上要花费大量时间,也常常关注到住在立水桥北的邻居的生活点滴。从到北京开始,一直到现在离开北京定居上海,想记录一下这个已经烙印在骨子里的城市,也想写写这个城市里遇到的人和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立水桥北”。
本身是安徽人,又到北京工作生活,现在又到了上海,您如何看待异乡、故乡,如何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呢?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成为异乡人。我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坚信,这里一定会接纳我,我一定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如果你是一个漂泊者,不要觉得漂泊很可怜,它很浪漫,就像三毛那样。当漂泊没有意义,那漂泊就是漂泊,如果有了意义,那漂泊就变成了奋斗。这个意义并不取决于我得到了一份什么具体的工作,月薪是多少,又或者和谁在一起了……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在眼前,那很多事情都无法说出它的意义。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用一生的时间去丈量,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才能看出人生意义。关于归属感,其实这是每一个在异乡里打拼的人最缺失的部分,但这个问题其实内心里的,如果你内心强大,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就能找到归属感。在这部作品里,我主要就是记录了5个不同人物在北漂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也希望借此能够记录下在异乡漂泊的日子,和这座对我人生有很大意义的城市。
无论看书还是写作,文学给予了您怎样的力量?于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
文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从古至今,从大历史到小人物,从细腻的情感到内心的剖析,文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传递着细腻的情感。参加本次活动的6位作家,均是通过文字被广大读者所熟知。蔡骏表示,正是因为文字,他才成为专职作家,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创作更优质的作品。苏小懒认为,文字的力量其实就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爱,自己也因为文字获益颇多。叶楚乔则认为,有了文字,才有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虽然也有其他艺术形式,但文字无疑是最直白的。庄羽说,文学让作者有了表达自我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坚持下去。闫红表示,文字不仅有力量,更有美感。林特特说,文字的力量在于传递故事、传递内心的感受,作者必须要有对文字的坚持,才能有更好的创作。
以文学传递力量,以读享感悟生活。在现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十月文学院联合盛世肯特、快手新知、时代华语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为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短短的6个小时内,共计750万人来到直播间,领略文字的美好。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