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焕发新生 美术报官方网站聚焦古董火爆市场
我在位于北京的RE睿·国际创忆馆体验了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拍摄了一张照片,展现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5月18日清晨,当一扇古雅木门缓缓推开,白衣仙人“石额公”缓步走出,观众们都被他的神秘气质吸引。
这是一部由宣南文化博物馆首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寺内。这座庙宇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曾是皇家敕建庙宇,以其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在2019年后,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对基本陈列进行了改陈升级。
现在,这个焕然一新的博物馆再次向外开放。通过巧妙地融合数字化技术和沉浸式体验设计,它率先探索出了全新的展陈活化路径,使得文物保护、艺术效果和观众体验达到了统一。
随着“石额公”的指引,我们来到“斯文在兹”展厅。一曲《定军山》的旋律在耳畔回响,一旁的小戏台正在上演昆曲《长生殿》。透明面板上的光影与伶人的身影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穿越回去,在历史丰富的地方感受到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之间的奇妙结合。
工作人员宋媚丽解释说:“这是幻影成像技术,可以将图片投射到实景模型上,为观众提供既真实又虚幻的视觉享受。”居民张骜表示:“观看完导览剧后,我对宣南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像是亲自经历过那些重大事件。”
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点的一部分,这些庙宇楼阁、瑰宝珍玩和皇家园林共同构成了北京悠久而丰富的人类历史脉络。而博物馆则承担着让这些文物活起来、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使命。
太液之滨,庆云寺重新开启,其金石博物馆揭幕仪式也在当天举行。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的庆云寺经过腾退修缮后,现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金石博物馆,其中包括匠人工坊、书斋及非遗文化体验空间等功能区域。
该博物室还特设有一项名为“文道恒辉——书斋文玩清供展”的专题展覽,由民间藏家的收藏品组成。此外,还有多种合作模式,如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等,将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多方合作共建项目。
作为首都博物馆研究员之一,齐玫是金石博物室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推动者。她提到:这个项目始于2019年,并且她积极参与并支持民间藏家的参与进来,最终成功创建出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营博协会。在2023年的国际博日里,它正式向公众开放,是一次重要而意义重大的时刻,不仅为民间收藏家提供了一处展示空间,也为连接人们与珍贵遗产打下坚实基础,为城市带来了更多关于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话题讨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