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当代中国画之美考研网视角
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考研网视角
传统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这个说法成了画界的时髦话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有这个看法的人是真正这样来认识中国画现状的,事实要比我们想像的更复杂些。当代中国画处在一个危机与新生、破坏和创造的转折点;当代中国画家所经历的苦恼、惶惑、反省和深思折射出了历史演变的特点。再也没有比在我们时代当一个中国画家更困难了,客观上的压力和主观上的不满这种双重负担,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才能。确实,要接受时代要求的挑战,是对当代中国画家的严峻考验。
传统中国画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它根植在一个绝对封闭的社会里根据“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纲常,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时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惊人的相对稳定性,深深制约着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发展。在技术处理上不断完善,在绘画观念上不断缩小,这使得整个历史过程基本保持着与社会平衡进程,没有出现什么突变与飞跃。
从早期到后期,从帛绘到文人笔墨,不断淘汰那些单纯以造型为主,而赋予形式符号本身以抽象审美意义。这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了厚重的情感和丰富的心理内容,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界限的情感交流工具。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保守因素。由于理论薄弱,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其实践。但新的理论并非无中生有的,它肯定要吸收优秀传统遗产。而这份精神实质正是现代科学精神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将空间、时间和观察者本人融会一体,即海森堡提出的“用我们提问方法所揭示自然”。
那么,我们究竟要革新哪个方面呢?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那套严格形式规范的崇拜,从一套套形式框框中突破出来。不仅如此,还需要更多地关注现代绘画观念的问题,比如如何构成独特不同于其他感官刺激的手法等等。
应当承认,当代中国画家所做努力并非全然白费,他们认识到了传统已经老态龙钟,而吸取的是文化遗产剩余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杰出艺术家,如刘海粟、石鲁、朱屺瞻、林风眠等,他们虽然没有大声疾呼,但却通过实践开拓新的审美经验,为将来留下宝贵财富。此外,有些则过分偏向于技巧,以至影响情感表达,如潘天寿、李可染等,其缺点在他们自己尚未显著,但对于后来的学生则有较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变化与发展,都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以适应时代需求。同样,对于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品——汉字书法来说,也应该积极探索,将其推向更加现代化、新颖化的地步,让它能够更加符合今天这个快速发展变化万千的大环境。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