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机构加盟排行榜装裱界元老留下的工笔山水精品展现艺术魅力
5月27日上午,记者与孙先生兄弟见面时,并未见到那幅清嘉庆年间的工笔山水画,因为它太大且当天下雨了,他们担心在没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画会受到雨水侵袭。孙先生告诉记者,这幅珍贵的艺术品是他们父亲留下的,他去世已久,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其收藏品的尊重和责任感。“我们并不懂得收藏艺术品,如果不是因为担心这份家传宝物受损,我们绝不会向外界公开。”他解释说。
孙先生父亲,是山西省装裱界的一位元老级人物,在字画领域享有盛名。他的装裱技艺被誉为“给字画穿衣服”,体现了他在这一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即便如此,孙老先生从不将自己的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他的孩子们。他总是独自一人进行装裱工作,让人们相信真正掌握一门手艺的人知道其中隐藏的辛酸。
回忆起童年的日子,孙先生提到了许多名人曾来到他们家,其中包括书法家、绘画家以及富商。当时阎锡山家族也曾委托专人请父亲来装裱一些珍贵作品。不过,那些精湛的手工艺永远只属于他一个人,不曾让弟弟妹妹近距离接触过。
1965年,北京荣宝斋邀请孙老先生前往,但出于家庭考虑,他拒绝了。这一决定背后,是对家庭成员深厚的情感和牺牲精神。在那个年代,对于这样的机会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失机。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意味着一个人的无私奉献和爱心。
尽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孙氏兄弟仍然努力保存那些珍贵的遗产。“我们一直把这些东西放在箱子里,从不外露,只怕它们不慎落入别人之手而无法得到妥善保管。”但是在《鉴宝》活动中,他们了解到了正确保存字画的方法:“原来把它们卷起来是不恰当的,那些褶皱都是由于频繁卷起造成。”
专家的指导改变了他们以前关于如何处理这些艺术品的问题。李元茂教授指出,“不能让它们受潮,也不能让它们干燥,更不要将它们卷起,要放置在通风的地方。”听取这一建议后,兄弟们立即将字画取出了箱子,将其放在通风处,以确保它能够长期完好地存在。
这件清嘉庆年间工笔山水畫,因其价值早已超越了一万多元,而今更显得不可估量。尽管有人愿意以高价购买,但家族成员坚定地拒绝了交易。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用尽全力维护着这些亲如己己之物,因为这是对父親最深切情感的一个表达——通过细致呵护每一幅绚烂又脆弱的地球诗篇,用行动铭刻住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