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继鸿书画市场的无限可能笑看风云变幻

  • 艺术教育
  • 2025年01月27日
  • 毛继鸿:一套审美体系下的无限可能 在成都的繁华中,方所书店依旧人潮涌动。毛继鸿绕过人群,与艺术家汪建伟前往了一块空白空间,这里水泥立柱直达9米挑高的天花板,但他眼中却见到了600平米空间的无限可能。他并不确定这里将用来做什么,但一定与艺术相关,就像他在广州开设第一家方所、成立与自己同名艺术基金会一样,他总是以直觉为引导,挑战自我。 毛继鸿对艺术的热爱源于童年,他从小便喜欢绘画

毛继鸿书画市场的无限可能笑看风云变幻

毛继鸿:一套审美体系下的无限可能

在成都的繁华中,方所书店依旧人潮涌动。毛继鸿绕过人群,与艺术家汪建伟前往了一块空白空间,这里水泥立柱直达9米挑高的天花板,但他眼中却见到了600平米空间的无限可能。他并不确定这里将用来做什么,但一定与艺术相关,就像他在广州开设第一家方所、成立与自己同名艺术基金会一样,他总是以直觉为引导,挑战自我。

毛继鸿对艺术的热爱源于童年,他从小便喜欢绘画,在大学时就关注新兴艺术潮流。现在,艺术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

22年前,毛继鸿联合创立了中国最早成功设计师品牌之一例外服饰;2011年,当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之际,他在广州开设第一家方所书店,并在之后几年将这个融合了书店、服饰、讲座、展览和餐饮等业态综合体成功拓展到成都、重庆和青岛等地。方所不仅见证了毛继鸨文化领域投入,也指引他进一步深入艺术领域。

2012年,好友巴黎商工会主席克巴克成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蓬皮杜之友”协会主席,是因为毛继鸨在方所取得成绩,被推荐为“蓬皮杜之友”。随后,在蓬皮杜中心组织下,毛继鸨更深度介入全球当代艺术,以学习不同国家参观工作室,与收藏家的交流,以及了解每年的收藏和他们的视角等。

渐渐地,毛继鸨有了一个想法,用蓬皮杜中心思维逻辑和对当代艺术见解探讨中国当代艺。在记忆中,“2016年前后,其实整个(中国)市场非常混乱。在那之前三年左右,我就有一个想法,要重新梳理当代艺跟世界之间关系,所以有了基金会设想。”

一开始,毛継鴻還擔心是否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會,因為這看起來似乎有些個人英雄主義,但隨著專家的劝說,他逐漸轉變觀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象徵著更重的一份承諾。“其实西方个人基金会是更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用个人声誉乃至所有东西为之背书。” 与国内私人美术馆不同,毛継鴻藝術基金會不做收藏,只做研究。“我不希望我的基金會是为了收藏興趣而作,我不把拥有一件藝術品或是等它升值進行投資當作目的。研究性是最核心的”。

成立後,即與蓬皮杜中心签署三年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包括支持由凯瑟琳·魏尔领导的“全球都市”计划。而两年的十一月,“全球都市”国际藝術雙年度展來到成都是由此扩展延伸而来。在这个位于成都繁华地段的人文交流区,一边展示着他的服饰品牌例外YMOYNOT,一边举办着由其支持的小型讲座活动。

尽管看起来很杂,但是简单来说,就是从生活方式到价值方式再到审美方式,其实这是相通的一套审美体系、一套价值体系下面去做一些不同的业态。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提升素质,让民众提高,同时让机构也提高的一个过程。而对于新的空间,他提出了开放式合作伙伴方案,只要价值观一致,都可以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打造这个公共文化空间。他还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提升整体社会素质,从传统审美要素出发,加上形式内容跟观念完美结合,让这种生活方式能够被更多人接受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