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四川美院附中78级背后的故事与经历如何在深圳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绽放

  • 艺术教育
  • 2025年01月27日
  • 他们来自四川美院附中78级,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经历?在深圳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他们的故事将如何绽放? 1981年,四川美术学院恢复了附中的招生,一批年轻学生直接从初中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其中,有八位艺术家——庞茂琨、张杰、冯斌、翁凯旋、罗发辉、刘宇、杨述和闫彦,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深受四川美术的地域影响,以平等的眼光表现乡野质朴、粗犷的原始之美和人情的温柔、人性的尊严

他们来自四川美院附中78级背后的故事与经历如何在深圳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绽放

他们来自四川美院附中78级,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经历?在深圳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他们的故事将如何绽放?

1981年,四川美术学院恢复了附中的招生,一批年轻学生直接从初中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其中,有八位艺术家——庞茂琨、张杰、冯斌、翁凯旋、罗发辉、刘宇、杨述和闫彦,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深受四川美术的地域影响,以平等的眼光表现乡野质朴、粗犷的原始之美和人情的温柔、人性的尊严,使艺术回归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这些艺术家的新近创作,还有18件他们附中毕业时的素描、色彩和创作考卷,这些作品成为研究西南艺术群体、探讨四川画派以及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美术教育改革和当代艺术发展时,最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

策展人殷双喜认为,四川美院是中国现代优秀艺术家接受学院教育的地方,而不是简单地被视为保守。他说:“这个展览可以反思,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当下:如同中国当代艺术,他们每一个都还在探索。

除了老照片和老作品,此次展览聚焦的是他们当下的创作。尽管各自葆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但其中也不乏有迹可循。例如,庞茂琨对西方古典油画研究最多,但又富有创新精神;张杰以山城重庆为切入点,表现的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整体环境生态的关注;而冯斌将油画色的色彩与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创作。

面对当下对于艺术家创作的一些质疑,策展人殷双喜带着客观态度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这个展览不是大师展,他们每个人的风格样式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每个人都在探索中。” 他认为当前中国当代-art处于平台期,不是狂飙突进,也能马上看清某种方向阶段。在这之前,我们仰望并追赶西方,现在则是停下来想一想,再出发。这一次出发前有一段徘徊期,但是对当代中国-art至少认识到:要发展个性,要与现实有关联,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背景。

最后,他提醒我们,“这个展览不是大师展”,但它却是一次重要的人文关怀,它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的小小学子们,如今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大师。而这样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场历史性的旅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