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彼不此黑鬼四十年锻造之剑在太和艺术空间展览开启

不彼不此黑鬼四十年锻造之剑在太和艺术空间展览开启

策展人贾廷峰

学术主持高名潞

学术顾问彭德

出品人贾廷峰、黄诚忠、刘光霞

展览时间2017年9月30日—10月30日

开幕酒会2017年9月30日15:00

地点太和艺术空间

"不此不彼——黑鬼四十年磨砺成剑"在太和艺术空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贾廷峰策划,高名潞担任学术主持,彭德为学术顾问。

在开幕式上,高名潞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艺术家黑鬼(吴国全)以《种虚造无》为主题的个人作品集,在当天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了我。这本画册样本让我有机会了解黑鬼近年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探索。

黑鬼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水墨绘画领域,他擅长于运用水墨媒介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气质。此外,他还涉足现成品小型装置艺术,并喜欢写作半诗半杂文类文字,这些都充满了哲理性与生活感悟。

策展人贾廷峰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吴国全作为一位怪才,其成名之作《黑鬼传》在1986年的湖北美术节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提到:“吴国全对‘为什么要做艺术’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而他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世界观支持的问题。”

“种虚造无”这一概念似乎是对“出世”的一种思考,它体现了一种东方自然主义与西方入世神学相结合的哲思。在这过程中,“虚”与“空”被赋予了创造性的意义,就像“无中生有”,或许也包含了一种西方神话般的真实性。

然而,这样的命题本身就是矛盾且困惑,也可能是一种痛苦表达。当你不把某事物当作其所谓的事物时,那么它就可能变得毫无存在价值,只是个人喜好的一部分。除非它被社会接受并得到有效论证,从而获得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提出“不要把画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他们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不是那样?

如果将制作诗歌、绘画、写字视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它们就失去了讨论意味,即弘一法师并不将自己手笔中的字看待为书法。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共识标准,但现代人的困惑和矫情恰恰来源于这种需求,因为古典西方只需检验形象世界是否有效;中国文人画则要求体味文人心性是否融入自然意境。如果能够达到意外之举,那就更好。但这些都不需要道理去证明。

然而,现代以来的艺术却不同,它必须考虑历史进步(创新)、真实自我(自由)以及进入话语系统(施用)。这源自18世纪启蒙时期欧洲二元逻辑哲学观,但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播,如今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当代标准。尽管后现代批判了启蒙乌托邦,却仍然维护着自我和话语作为核心价值。这导致当代艺术家过于劳累,大有一场倘若每个艺人们都拥有一个观念的话就会发生的事情。当代艺术如同散沙堆成金字塔,无凝聚力,无共识标准,只剩下所谓国际化面貌。而从人的终结到艺术终结,这些危机论其实都是现代危机与困惑的折射。

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黑鬼的小船正航行在这个海洋中,用他的直觉和联想去否定一切,用灵魂说话。他相信水墨能自然地连接灵魂,从哲学层面讲,这是一个合理选择,因为墨色代表玄奥,而玄奥又涉及有无关系,是我们称之为玄学探讨的地方。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墨象,则是心性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心灵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是认识论关系的一个完善体现,也就是通常说的意境追求。但由于当代没有这种敬畏宇宙的心态,对自然界失去了敬畏,因此转向自己的真实世界寻找,不知该如何找到那个孤立封闭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自恋形成了戾气——一种带有否定和抱怨情绪,是文人末期由心性走向情绪结果,现在被称作自我表现。在二十世纪,又加入现代主义后modernism,与后modernism合流成为一种新的水墨语言,使得当代水墨既失去了八大八怪们的情感,又多了一份浮泛时尚观念和外部功能表象。

最终,我们发现,当代水墨试图借后modernism精神,为其行为寻找理由,同时也带来了永恒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来自内心深处不断涌出的矛盾痛苦。在这里,“虚”、“空”被赋予创造力,其背后的含义让我们反思:何谓真正存在?何谓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