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馆前80年代的幻灯片映照出艺术品公司骗局背后的真相为何公安不为之所动

  • 艺术教育
  • 2025年02月14日
  • 自1826年达盖尔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以来,影像艺术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发展了近200年。60年代末期,前卫艺术家开始融入现代影像和数字技术,使得新媒体艺术兴起,影像媒介更加多元化与丰富。现在,我们来看看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幻灯片”,它们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成为了记录和创作的重要方式。 展览“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于2023年4月29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在美术馆前80年代的幻灯片映照出艺术品公司骗局背后的真相为何公安不为之所动

自1826年达盖尔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以来,影像艺术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发展了近200年。60年代末期,前卫艺术家开始融入现代影像和数字技术,使得新媒体艺术兴起,影像媒介更加多元化与丰富。现在,我们来看看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幻灯片”,它们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成为了记录和创作的重要方式。

展览“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于2023年4月29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这次展览由策展人容思玉策划,以光影图像作品和档案文献并置的方式探讨幻灯片及投影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后来的中国几十年艺术实践影响。

展览分为三个主题章节:“传播”、“反射”和“透明”。首先,“传播”章节回顾了80年代生机勃勃的当代艺术群体如何利用幻灯投影传播全新的观念;接着,“反射”章节通过展示该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如张培力的《(卫)字3号》、林嘉华的《进入美术史——幻灯活动》,展示了形式实验与意义创造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最后,“透明”章节汇集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如李永斌、林天苗等人的早期作品,以及90年代成熟年的宋冬等人的作品,他们尝试通过叠加透明图像探讨观众与投影之间或是在黑暗房间观看投影时产生的情感亲密感。

尽管今天我们拥有高度发达的手持设备,可以轻易地制作高质量图片,但这并不改变过去那些使用35毫米胶片制作幻灯片的人们对于媒介本身特性的理解。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曾经启发并影响过先锋艺人们实验性创作媒介的事物。“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的策划人容思玉女士作为一位深入研究摄影和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人,她将这种具体媒介作为切入点,用以重新观看这一段历史变迁。她认为,这些基于化学教学用的35毫米胶片所呈现出的视觉结果,是一种物质转换成视觉体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构成了多重交流语境。

总之,这场名为“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 影图像”的大型展览不仅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来欣赏过去那些使用普通照相机拍摄而成为画廊墙上的精彩瞬间,而更是让我们能够穿越时间隧道,了解那段充满创新精神和梦想追求的小小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