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古旧的艺术品交易网站上80年代的幻灯片静静地展开了它们的故事

在一个古旧的艺术品交易网站上80年代的幻灯片静静地展开了它们的故事

在当代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幻灯片作为一种媒介曾经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工具,也是观众体验艺术的一种方式。在中国,80年代的“幻灯片”成为了艺术家们探索新媒介、表达新的视觉语言的重要舞台。

《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是一次回顾性的展览,它通过收集和展示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档案文献,对于理解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所起到的幻灯片及投影作用提供了深入洞察。这场展览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由容思玉(Holly Roussell)策划,她以“传播”、“反射”和“透明”为主题,将观众带入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之中。

展览首章“传播”,将观众置于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随着35毫米彩色胶片普及,幻灯片成为了更容易获得的创作媒介。第二章节“反射”,则通过对此时期背景下创作作品进行呈现,展示了张培力、林嘉华等艺人的形式实验,以及他们如何挑战观者的观看经验。而第三章节“透明”,汇集了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的艺人的作品,从5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共同探讨了透明图像叠加对于黑暗房间里的投影亲密感的影响。

尽管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主流,但通过对幻灯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重新审视那些曾启发和影响中国先锋艺术家的实验性创作媒介。这次展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还让我们再次思考在信息爆炸时代,这些古老而又独特的媒介仍然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