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收藏80年代幻灯片去美术馆看看它们的未来价值吧
从1826年达盖尔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至今,影像艺术的发展已走过了190多年的历程。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很多前卫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影像和数字技术等,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的兴起也促成了影像媒介的表现变得更为多元与丰富,当代性、试验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等的相互融合,也让影像艺术展现出了更多对于时间经验的灵活运用与支配。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年轻一代艺术家视野拓宽,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而是将影像作为重要手段进行记录与创作。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这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一场名为“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的大型展览,就藉由光影图像作品和档案文献并置,以探讨幻灯片及投影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轫过程中所起作用,并对其持续影响进行审视。
展览以“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幻灯片首先作为一种教化工具被用于集体公开放映。进入80年代,随着35毫米彩色胶片的愈发普及,幻灯片成为更容易获得的创作媒介。”为背景,将观众置于生机勃勃时期,与张培力、林嘉华和王友身等艺术家的实验性的形式探索相遇;最后汇集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初以及90年代成熟年轻人的作品,如李永斌、林天苗、梁钜辉、王功新和朱加,以及宋冬和王卫。这次展览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回顾历史变迁,更深刻地展示了幻灯片如何启发并影响中国先锋艺人的实验创造媒介。
尽管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依赖数字技术时代,但通过对幻灯片这曾经启发并影响中国先锋艺人实验性的创造媒介梳理与回顾,“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为回望早期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同时,该展览延续了UCCA一直致力于系统学术研究和贡献基本线索,同时策划人容思玉女士结合她对摄影研究工作,为观众呈现了一种点带面的方式重新观看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