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艺术教育的火花与收藏中的佼佼者

烟标艺术教育的火花与收藏中的佼佼者

烟草之美: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收藏中的佼佼者

人类在3000年前就开始了对烟草的吸食,明末时期,它传入了中国。19世纪30年代,卷烟才真正被发明出来,并迅速流行开来。这些卷烟被称作香烟、纸烟、烟卷或洋烟,而它们所带有的商标包装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煙標”。這些煙標不仅是世界四大收藏之一,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和历史见证。

对于那些热衷于收集煙標的人来说,设计、印刷和制作水平以及风格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一个珍奇的煙標,其价值往往超越了它本身香烟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家工厂都在为自己的产品寻找最具吸引力的外观设计,以此促进产品销售。

設計上的選擇往往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一個正确选择后的行为号召力是非常强大的。这时候,不再只是味道好或者价格便宜能够吸引人,而是各种充满乡土自豪感的地名牌号,以及受人喜爱欢迎的人物商标。

從收藏角度來看,那些歷史悠久且存世量少的东西自然更為稀罕。早期的煙標已經成為研究歷史和收藏之珍品。而建国初期及之后的一些時期,包括抗美援朝时期,這些国家生产的大型品牌,如“飛馬”、“東華”,以其宣傳口號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加強生產,支援前線”的話語留下了深刻痕跡。大運煙草公司出品的“抗美”牌,更是在兩側分别寫上了對於中國人民決心抗擊美國侵略陰謀並發展生產支持抗美援朝的事蹟。

60年代初,在面對三年的自然災害後國家號召克服困難增產節約,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后半葉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宣傳性文字也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一張銳利地捕捉當時精神風貌的小小紙片,便是一段特殊歷史的一頁,是一部沉淀着紅色文化符號與情感故事的心灵記錄。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中國踏上改革開放新征程,這種轉變也反映在每一個燈火閃爍的地方——我們眼前的那張「噴霧」上。不僅如此,上世紀七十至今間由於產品包裝上的文字從廣告化到解釋化,再轉向紀念性質,更顯示出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念與藝術理念,即除了滿足功能性的需求外還要有更多智慧、高雅以及欣賞能力。

那么怎樣去收集這些具有藝術價值又帶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物品呢?李先生說:“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话很准确。他认为,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种活动无聊,但实际上,这类物品可以价值连城。他举例说明,他知道有人估算某张「云雾缭绕」的「雪花」粉红色小巧精致盒子,只因为其独特设计,可以达到接近100万元甚至无价之宝级别。

因此,对于想要从事这项活动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进行购买或交换的手段。大体而言,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收集自己或他人的遗弃香菸标签,这是一个简单易行但数量有限制。

从印刷厂获取,这里的数量多但种类有限。

直接从卷烟厂获取,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样本。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其他有同好的人交流,他们之间可以分享不同的样本,从而丰富自己的藏品库存。此种方式既能扩展视野,又能提升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建立起广泛的人脉网络,为未来的交易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