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艺术从收藏到教育的新征程
人类吸食烟草已有3000年的历史。明末烟草传入中国,19世纪30年代发明了卷烟。卷烟又叫香烟、纸烟、烟卷、洋烟等。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煙標不僅是世界四大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煙標收集者,对于他們來說,煙標的設計、印刷、製作水平和風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煙標在他們心目中的價值遠遠高於香煙本身。
這些愛好者的追求決不是難以索解的怪癖,因為所有的菸草廠商都在為自己的產品外觀不遺餘力地尋求最佳設計,为香煙熱銷鋪平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勾動心思的是充滿鄉土自豪感的各種地名牌號,受人喜愛歡迎的人物商標,而不再僅僅是菸味和價格。
從歷史久遠的事物與存世量少的事物角度看,這些早期甚至更晚期的地區性或特殊版面的菸盒確已成為研究歷史和收藏之珍品。那么,在建國初期以及“”之中的菸盒,不失為 smoker 收藏中的佼佼者。
上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時期,有著“飛馬”、“東華”牌等知名品牌,它們記錄了當時那段特殊歷史。大運菸草公司的“抗美”牌,在兩側分別寫上了“打垮美帝粉碎侵略陰謀,發展生產支援抗美援朝”,中國福新菸草公司的“勇士”牌,也以“抗美援朝立大功,全國全家都光榮”的宣傳性文字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抗美國援助韓國戰爭決心。
六十年代初面臨三年的自然災害國家號召克服困難增產節約,那些時候,一張紙盒也會印上如“你應該響應號召增產節約提高品質簡化包裝”的字樣。而六十年代中後半葉文化大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階段,那些時間留下了一部特殊的人口病史——紅色風暴,从酒精至藥品,再到日常生活用品,每一點每一處都是紅色的痕跡,如"红灯"、“红舞”、“永红”、“前进”、“新曙光”。
七十年代末開始中國踏入改革開放時代,在此時候那些紙盒上的文字從廣告型轉變成紀念型,上世紀七十至今的一系列紙盒,更具備學術性藝術性欣賞性,使得它們成為了一種獨特形式的人文社會學研究題材。
而且就如何去收藏這些紙盒?李先生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門道問題。“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告訴記者,“有一個人可能覺得一張‘空瓶’有什么好看嗎?但據我了解,有人估算近100萬元還有人稱之為無價之寶。”
總結來說,就像古代畫家的作品一般,每張紙盒背後都承載著豐富的情感故事和深刻意義,因此它們成了極具藝術魅力的文物。但如果你想將這種藝術帶進你的生活,你可以選擇自己最適合的一種方式去進行收集,大體上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
收集自己或別人的吸完后不用的紙箱,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但也是最封閉的一種方式。
從印刷廠或者工廠直接購買,可以獲得大量多樣化的商品,但品質可能會隨機。
直接從工廠或專業店裡購買,可以得到最新款式並且品質相對可靠。
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其他同好交流交換,可以獲得不同類型更多樣化的地方資源,並能夠拓寬視野提升自身能力。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要加入這個由千年悠久情感所構築起來的小小界限,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