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探秘儒学智慧下的古典艺术收藏

  • 艺术教育
  • 2025年02月23日
  • 在东亚文化圈的交汇处,中日两国经历了千年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鉴真大师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将中国佛法传播至日本。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为了学习和理解唐朝的制度与深邃文化,自贞观年间至末代,大约有13次遣唐使前往中国。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在松江府(我的故乡)出生的朱舜水,因抗清复明的理想,只身赴日本讲学22载,他倡导以“实学”为核心的儒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瓷百科探秘儒学智慧下的古典艺术收藏

在东亚文化圈的交汇处,中日两国经历了千年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鉴真大师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将中国佛法传播至日本。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为了学习和理解唐朝的制度与深邃文化,自贞观年间至末代,大约有13次遣唐使前往中国。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在松江府(我的故乡)出生的朱舜水,因抗清复明的理想,只身赴日本讲学22载,他倡导以“实学”为核心的儒学,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尊称为“日本的孔夫子”。德川光国聘任朱舜水为宾师,并亲自执礼。朱舜水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将学问应用于实践,不仅对德川光国产生了影响,还参与编纂《大日本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

朱舜水还向日本学者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制度,他撰写的《谈绮》内容丰富、讲解详尽,是实用教育中的优秀教材。他设计的大乐园和汤岛圣堂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是著名的文化遗迹和旅游胜地。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对日本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邻邦,我们从事古陶瓷收藏三十余年,被誉为“长三角古陶瓷收藏第一人”。我的藏品数量超过一万件,其中包含多件珍贵作品,从二千年前直至现代。我认为,要成为合格收藏家,不仅要看藏品数量或鉴赏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个人的品质修养。在这过程中,我重视儒家思想,以儒家的理念指导我古陶瓷收藏活动,用传统儒家的视角探索分析中国古陶瓷背后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将分享如何运用儒家思想指导我的收藏实践,这包括三个方面:仁、信、知。

首先,“仁”是收藏价值取向。在儒家思想中,“仁”占据核心地位,它体现于孔子的言论,如“里仁为美”,表达了爱人的原则。此理应被每一个追求高尚生活方式的人所遵循,无论是书画还是古陶瓷收集,都应以此为指南,因为它代表着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当我们欣赏艺术品时,如果没有这种心性,就像是缺少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即便技艺再精湛,也会感觉不到作品真正的心灵之美,因此在选择艺术品时应当考虑其是否能反映出这一精神层面。

其次,“信”是交易基础。在儒家思想中,“信”的重要性无需过多阐述,它直接关系到个人形象与社会认可。如果市场失去了诚信,那么任何交易都难以为继,而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在那些价格波动极大的领域如古董等。而且,有些物品可能因为价格偏低而吸引投资者,但如果这些评估基于虚假信息,那么买卖双方都可能受到损害,这正是我一直强调诚信对于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性的原因之一——它保护所有参与者的利益,使得市场能够持续运行下去,并保持稳定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片混乱,每一次交易都充满风险。

最后,“知”是鉴赏基础。知识不仅限于专业技能,更涉及对艺术本质理解,以及对时代背景认识。这一点可以通过学习文学、哲学甚至政治史等多个领域来实现,从而扩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全面地去理解一个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价某一作品或某一作者,并且能够发现那些常被忽略但具有重大价值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为自己提供更多维度去评价文物的原因之一——这样可以避免盲目跟随潮流或者盲目的投资行为,而是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进行决策,最终达到既能享受文物带来的审美愉悦,又能安全稳健地管理自己的资产兼顾两个目标的手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