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官网首页上的书画添一笔减一笔巧手点染春秋
书画添一笔减一笔的智慧:从国画《猗兰图》看郑板桥的技艺
在传统书画艺术中,如何精准地增添或省去细节,以达到既不多余也不缺少的完美境界?这就如宋玉对东邻美女身高的描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刘勰所述“好文章”也体现了这一理念:“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以书法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在儿子王献之的一幅字上加了一点,而后被王夫人赞赏。这点不仅提升了整幅字的层次,也展现了它独特的美感。同样虞世南在李世民写下的字上添戈旁,被魏征一眼识破其精妙,这表明那一点戈具有极高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然而,在清代涂晫题写云南临安府东门巨额城匾上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个补写“镇”字的事例。尽管出于善意,但后补成的“镇”字因力度不足、风格不协等原因,与原匾中的其他文字形成了突兀感,就像个不和谐音符。
诗词与绘画结合时,加减笔墨也是艺术家创作技巧的一部分。郑板桥在《芝兰图》中随手添几笔乱荆榛,使得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而刘澜在《桐江晓泊》中描绘滩头枯木,不料鸦雀飞来,又增添了一抹生机,让原本枯燥的地方焕发出了春天般活力。
另一方面,看着晚唐诗人郑谷剪去齐己《早梅》中的数枝寒梅,只留下一枝,更显主题深刻,同时也彰显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在南宋末年的遗民大画家郑所南作品中,他选择不绘泥土,而是让兰根扎向何处,这种简洁的手法反映了他的坚定立场和民族精神。
总结来说,书法与绘画中的添删笔墨都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理念和玄机,它们是我们学习并欣赏这些古典艺术形式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