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策展人不应成为保护动物艺术馆需融入自然之美彰显艺术重要性与意义

王南溟策展人不应成为保护动物艺术馆需融入自然之美彰显艺术重要性与意义

王南溟:策展人不应成为“保护动物”,美术馆需转变角色,发挥艺术的重要性与意义

自1969年哈罗德·塞曼辞去波尔尼美术馆馆长职位,开始以“策展机器”身份独立于机构之外,从而开启了独立策展人的时代。到1990年代,随着独立策展人概念的引入中国,这一模式对美术馆和非营利艺术机构的学术项目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美术馆从垄断展览项目中解放出来,更成为了推动学术发展的新平台。

然而,在西方,策展人的专业化趋势却使得他们成为一种内在于机构中的存在,即使在中国,由于美术馆内部资源有限,许多策展人只能寻求与画廊合作,而这些画廊往往与营利活动紧密相连,从而导致了策划人群体向商业领域倾斜,他们失去了作为学者的地位。

当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画廊策划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策划人。这意味着当今的艺术界需要更强烈地意识到探索、创新和批判性的重要性,以免陷入同质化和商业化。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那些能够将艺术史研究融入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主题式展示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依赖现有资源或拥有直接权力的人。

因此,我主张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开放且透明的系统,其中包括两种不同方向:一种是专注于批评理论领域的“学术式”设计师,一种则是在艺术管理专业领域培养“管理式”的职业者。而对于那些想要从事这类工作但缺乏相关课程背景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出能够在非营利环境中自由思考、创造和批判的一流人才——既不是简单地被动执行任务,也不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具有主动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他们能将自己置身于不断变化的地球自然之中,与它交织出独特而充满意义的文化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