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策展人应是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生态保护者非被隔离的熊猫在自然界中自由飞翔
王南溟:从策展人独立到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生态保护者,自然界中的自由飞翔
自1969年哈罗德·塞曼辞去波尔尼美术馆馆长职位,成为“策展机器”,到1990年代独立策展人概念引入中国,使得美术馆或非营利艺术机构学术项目对外发放,对美术馆的垄断产生了限制,使其成为新的学术推动平台。然而,西方策展人的内在机构化趋势导致了展览行业的垄断,而在中国,由于美术馆策展人自己为自己做展览,又由于非营利机构空缺,策划人只能进入画廊领域,与商业项目相结合,从而成为商业工作者而不是学术工作者。
目前画廊中越来越多的人担任策划,这要求他们自己寻找资金和合作伙伴;如果有项目经费支持的美术馆,那么它将是最佳的工作场所。当一个美术馆使用外部人员时,其内部人员更难以得到展示机会,这违背了制衡原则,让一部分人掌握所有权力。因此,在管理艺术导论中,博物馆不得直接让自己的员工参与策划,以确保独立性。
博物 馆可以设立研究员和组织者,但这并不需要内部人员。例如,可以请专业的历史家负责主题展览,而不必依赖内部成员。这类似于西方的一些历史家,他们专注于研究并与博物 馆合作进行筹备。而前沿展示最好由自由职业者完成,所以应该区分两种方向,一类是批评理论,一类是艺术管理。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有效管理和协调不同人的工作流程的人,而不是单纯的手持笔记本的人。对于那些希望直接当上策划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观点,因为学院教育没有这样的课程。如果没有区分这两种类型,则可能会出现现在的情况,即 策划被看作是一项次要任务而不是核心功能。
为了维护学科活力,我们必须确保制度设计允许个人自由发展,不受行政控制。此外,如果每个岗位都只有一两个选择,那么创新就会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将人们视为“熊猫”——被保护但不能充满活力的生物——而不是“猎手”——积极主动、不断追求新事物的人士,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未来,我们期望看到更多具有主动性的个体,而不仅仅是被保护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