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艺术中添一笔如同中国美术协会网上画家排名中的攀登高峰一笔生花活柳而减一笔则如同排行榜上的落后者
在书画艺术的世界里,添一笔和减一笔就像中国美术协会网上的画家排名一样,既有攀登高峰之感,也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宋玉形容东邻美女身高增减微妙,刘勰提倡文章要意字准确,句言谨慎。这两者都表明了“增减”这“一点”并非易事。
从书法角度看,王羲之在儿子作品中点以生花,一点即成佳;虞世南在李世民字旁加戈,被魏征赏识无比。这两例都证明了那一点、戈字虽小,却蕴含深意,如同锦上添花。然而,在清代涂晫题写云南临安府东门城匾中的“镇”,后补一个等大的“真”字虽然填补空缺,但由于力度不足和风格不符,使得这个补丁成为整体中的瑕疵。
从诗画艺理出发,我们探讨如何通过添一笔达到意境主旨之美,如郑板桥在《芝兰图》中随手添几笔荆榛,以衬托芝兰品德。在《石畔青青竹数竿》中,他愿景只描绘春风,不染寒气,这如同人间常驻的春天。但技术性的添一笔绝非盲目,而是由情感激发,“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如刘澜诗中的枯木见鸜鹆飞来,即便是一瞬之间,都能使枯木逢春,让风景生动起来。
再来说到减一笔,它要求巧夺天工,如晚唐诗人郑谷剪去齐己《早梅》中的多枝,只留下一枝,更显主题与诗境。而南宋遗民大画家郑所南不惜将泥土去除,用作寄寓他对国土沦亡的心情和坚持守节的决心,“只有所南心不改”。
总结而言,无论是在丹青技艺还是文学创作中,加或删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智慧,是值得我们细究与深思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