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艺术市场网站上的策展人不应是被保护的熊猫而应该在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

王南溟艺术市场网站上的策展人不应是被保护的熊猫而应该在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

王南溟:从1969年哈罗德·塞曼辞去波尔尼美术馆馆长职位,成为“策展机器”开始,到1990年代独立策展人概念引入中国,确实改变了展览制度——美术馆和非营利机构的学术项目要求外发,使得美术馆对展览项目的垄断受到限制。现在西方策展人的趋势是内机构化,使之成为一种商业行为,而在中国,由于美术馆策展人自己做自己的项目,又因为非营利机构空缺,他们只能去画廊工作,这导致他们变成了商业工作者而不是学术工作者。

目前画廊中的策划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自己筹集资金和找到合作伙伴;而有预算的美术馆则成为了策划人的理想选择。当这些专业的人才被各个机构所使用时,一些博物 馆的馆长竟然亲自参与到展示中,这不仅违背了制衡原则,也使得那些真正应该自由活动的策划人受到了束缚。因此,从艺术管理导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战略推动者的角色,博物 馆的领导者不能在自己的博物 馆里担任策划人,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

如果一个博物 馆需要对藏品进行研究,它可以设立研究员和负责组织展示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够基于收藏品与其他博物 馆收藏组合不同的主题,并通过此类活动回顾艺术史。不过,可以考虑让拥有深厚知识背景的人物来设计这类展览,而不一定要由内部人员承担这个任务。在西方,有一群专注于观察并进行研究的人们,他们可能会得到来自某些博物 馆提供帮助以开展或协助设计展示,但并不直接由该地方自行规划。

我提到的独立职业化以及艺术史方面的责任分配,其中包括教授、自由职业者以及前沿领域相关人才。如果我们将学院课程设置为两大方向——批评理论与艺术管理,那么我们的目标应是在培养优秀管理者和协调者,而不是单纯依赖于个人技能。此外,对于那些渴望进入这个领域但未能获得相应教育背景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解释,因为传统教育体系中没有提供这样的课程结构。

如果没有区分批评与管理两个层面的学习,将导致未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度依赖个体能力而忽视了系统性的发展。如果没有按照非营利性质规定运作的话,那么这些角色很容易沦为艺人们的手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确保其制度性地安排,以避免权力集中,以及保障这种自由职业状态,以便创造出更多创新思维,并促进更广泛的话题探讨。而现在,我们正目睹着许多“保护”的“熊猫”,而不是激情燃烧、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大型猎手。这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整理:陈福香文章来源:陈履生微信公号、《美术报》,雅昌艺术网,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