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柠檬能量共艺联盟的自然时刻艺术活动在掌上绽放
当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目光重新聚焦于“自然”,我们究竟以怎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个生态危机深刻的时代?这是我在观看2023年2月25日于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这次展览是艺术共创联盟[nature moment自然时刻]的一次主题创作展,参与者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史健、城市插画师李丹、空间叙事者nimo、创意策划师马唏、摄影师一乙、声音艺术家徐斯韡、装置设计师Sting和数字艺术设计师高宇。通过30余件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定义与体验,从视觉到文本,从数字科技到声音,再到触感与情境体验,每一件作品都试图将这一概念进行探索。
位于美术馆二层挑空圆形空间的装置作品《72》,正是整个展览叙事语境的基调。由抗原试剂棉签制作而成,每72支棉签构成一朵花,同时也隐喻着病激反应适应维度,是过去三年的生活场景中,全人类群体经验的一个象征性锚点。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生命转变消亡与坚韧的一条从属于“自然”的繁衍与消逝动线,也让每个观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篇章。
自灯塔空间相连的窄道穿过,进入第二空间,我们被沉重有如机械律动的声音所包围,在此环境下,不自觉地沉静下来。在环型装置《树说》前,我仿佛置身丛林深处祭奠云坛,被迫摒弃旁余想法,只能聚焦于当下的深思或情绪内观。《树说》诉说了什么?是否周而复始生命流转,或是在后科技时代缔造末世焦虑的情绪缺失?
四楼展厅中的声画创作《听ting停》延伸了绘画意境,用白噪音扩散诗性的触感,让听觉触感延伸绘画意境。而《竹林七贤03:00:31》的数字化解析,“精确数据处理机制对于自然认知审美性的补充”,似乎预示着科技可以促成认知维度清晰冷澈,但亦或成为认知障碍。
最后两部分展示了主创团队希望以“自然时刻”作为创作主旨,在不同的语境中持续梳理和探讨生命社会生态关系。但在策展文本中,更像是在片段式阐述之后,将观者的注意力拉回对于“景观”审美探讨。在最后一个空间,有些特别——史健动物系列和李丹神经元形成有趣叙事,而红砖块堆叠装置则提示着人类历史所构筑生态文明形态,以一种兼容重组之姿构建新的历史,但同时也提醒着人造景观对人类长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