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在清华艺博举行美术比赛网人物场景体验
为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以及维斯滕罗特基金会携手特别策划“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本次展览得到了国家文旅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以及德国联邦外交部和驻华大使馆的积极帮助。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月2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他强调本次展览是国际博物館专业领域的多方资源共享与多元文化整合的一大盛事,对中德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增添了新的范例。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为观众呈现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路径,为中国的设计理论、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提供现实参照。
德国驻华大使傅融(Dr. Patricia Hildegard Flor)也发表了讲话,她表示这次项目不仅以设计为主题,也展示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意义非凡。她感谢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并祝愿大家参观愉快。
来自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的马特奥·克里斯(Matthias Krisch)视频致辞,他感谢双方建立成功合作,将展览带到北京,并向所有提供支持的人表示感激。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人们有全面的认识到德国设计,以及它如何超越陈词滥调。
托马斯·A·盖斯勒(Thomas A. Gessler),作为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地位人物之一,他指出,从这个展览中可以了解关于新叙事,女性角色在创造或塑造文化方面发挥作用,以及材料技术方面新发明。这些都是当今类似情景下可借鉴的地方。
杭间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管兼主持人,在致辞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战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后的情况下,我们能从东西德现代设计中学到什么?他认为东西方都有得失,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点。
最后,由李哲主持开幕式。除了上述嘉宾,还有来自美术界、设计界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学术研讨会,他们针对战后德国設計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连冕和林家阳也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研讨会议。
此次“交织的轨迹:1945-1990年间的西方现代工业产品”包括300余组作品,如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等人的杰作,以平面图案、工业品制作、家具制造等形式展示各个领域内的情形。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反映不同功能性的样本如何反映着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紧密相连的事实,同时探索战后两种不同的意大利及美国风格并分析其差异性。此外,它还试图勾勒出整个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即二战结束至冷战结束这一时期的一切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活动被看作是一种庆祝,因为它代表了一场跨越五十年的友好关系。而且,它也是一个学习机会,因为它允许我们去了解过去半个世纪来发生过什么,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情况。此外,它还被视为未来合作的一个平台,因为它将鼓励更多这样的交流项目而不是只限于这样一次事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这种类型事件如此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促进更广泛范围内跨越边境线和文化障碍之间各种信息流动,而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感到隔离或者排斥。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这种类型的事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