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编辑部编过了腊八就是年品味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艺术教育编辑部编:腊八粥,名家笔下的年味篇章。过了腊八,就是年,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便是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快乐。在这特别的时刻,我们不仅能尝到香甜多汁的腊八粥,更能感受到家人团聚、文化传承和美好生活的意义。沈从文在他的文章中,用生动的情景描绘出孩子们喝腊八粥时那纯真的笑容:“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他们对这道菜有着难以言说的喜爱。
冰心则通过《腊八粥》这篇散文,将母亲对儿女深情寄托于此道菜之中,她写道:“每年农历十二月初 八,我就记得母亲给我们煮腊八 粥。”冰心用清新优雅的手法,把对母亲最深怀念之情融入到了文字之中,让人们感受到了母爱与家庭温暖。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也讲述了一段关于过年的故事,他提到:“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新年的差不多是在腊月初旬就开头了。”他还描述了熬制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一起煮成的一锅“农业展览会”。
梁实秋则将过去吃腊八粥的心情,与今昔相比进行比较,他说“小时候喝的是大事,一碗足矣”,而现在,每个人都得到一大碗,这是一种普遍且温馨的人间关怀。
周绍良则在他的文章中提及不同地区对于腊 八粥 的理解和做法,有的地方认为它是庆丰收,有的地方则认为它是祛寒或滋补,而南方还有咸口味版本。他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样的食物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风味。
最后,还有王蒙,他认为“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所以大家都要早起熬 腊 八 粥。他把这个过程比作一种集大成,又兼收并蓄,是一种充满欢乐与满足感的事情。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事物—— 腊 八 粥。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表达,是一次回忆往昔,同时也是向未来看齐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