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探究其在物品上的教育前景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会先讲述装裱艺术的历史和工艺,而不是谈论价格。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在这个行业,更是一名传承千年的艺术家。“一张好的字画,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艺术水平,还在于它的装裱。”每位来访者都对那幅字画怀有深情,“没有意义的人也不会那么郑重地让你去裱。”
对于李振明来说,无论是名家的作品还是业余人的创作,只要他能看到,都会双手捏着两边,在桌面上轻缓展开,然后根据特点,为顾客讲解如何进行装饰。机器化的快捷与传统的手工艺相比,虽然后者的时间更长,但李振明坚信手工可以赋予一幅字画独特的情感:“那种装裱师根据不同作品所做的,会为一幅作品增添一些人情味。”
12月中旬,一位顾客带回了10年前由李振明给她装过的一张画,她说在收拾东西时突然发现,让她回想起了很多事,感到非常温馨。随后,她还带来了几张以前的画希望能都重新包裝留作纪念:“这就是手工裱画的一个好处,可以保存更久,让人回味。”
尽管如此,令李振明遗憾的是,现在从事手工 装裱的人越来越少。在20几家古玩城店铺中,只剩下2家仍然保留这一技艺。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已经有21年的时间了,从山东回到石家庄工作。
对于一个好的书法或绘畫作品,每个细节都是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只有理解了作品才能在装裱后更好地把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给衬托出来。”而这些交流往往成为彼此之间深厚友谊产生的地方。
要是不幸的话,那些破损严重的地球图可能就只能被丢弃或者卖掉作为废纸——但如果能够找到像李振明这样的专业人才,他们将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修补、再次包裝,使其焕发出原来的光彩:“这是我最享受的事情之一——把旧变新,看着它们从破败到完美无瑕。”
有一次,一位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岩委托他为一幅老旧钟馗画像重新包裝。这需要4天时间,并且必须保持耐心和安静,因为白天忙碌时不能干活,这意味着晚上8点之后才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完成后的效果令人满意,而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建立起深厚关系。
另一方面,有时候客户带来的并非真正的手稿,而是印刷品,如西安淘到的假冒伪劣品。当意识到这一点时, 李振明建议不要进行重新包裝,以免被同行笑话,这样的提议不仅赢得了对方尊重,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句话用以形容书籍或绘畫背后的修复过程,如果成功,它们将焕然一新;失败,则加速其消亡。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对于这些问题Li Zhenming变得更加了解,并因此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声音,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小众领域内,他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就卓越。
例如,在2005年,他为省社科院夏教授的一幅拓片进行过一次完整恢复工作。这是一块来自岳飞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拓片,是唯一真迹。此前的47张拓片中,大多数已经出现严重损坏,最差的是碎成了20几张。在8个月里,他全力投入到了这项任务之中,将碎片逐渐拼接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条36米长卷轴。一旦完成,这份喜悦如同展开卷轴一样日益增长,当夏教授见到那个“复活”的拓片时,他激动地说:“您算是把中国的一种文化给保留下来啊!”这是对任何一个职业最高评价,比什么都珍贵。
通过坚持和不断努力,在1996年返回石家庄后,即便遭遇3年的艰难生活和几乎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也未曾放弃过梦想。而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品位追求增加,“常常有六七十岁老人来看字画,或是我帮他们打理”,生意终于好了起来。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技艺传递下去,让这门千年传承的大匠技艺继续发展壮大,就像那些送礼用的礼物一样,将原本只属于藏家的宝贵文化品质分享给更多寻常百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