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专业的装裱艺术探索将物品装饰成艺术品的过程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是会先向他们讲述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承载着千年传承的艺术技艺。他相信,一张好的字画不仅在于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还在于它被如何精美地装饰。“所谓三分画七分裱”,李振明常说,每一个将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怀有一份深厚的情感,“要是没有一定的意义,人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裱。”
李振明无论是处理名家作品还是业余爱好者的草创佳作,只要交给他,他都会双手捏紧字画两端,在桌面上轻柔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特点,为顾客详细解释自己的 装饰方案和效果。现在机器化的大量生产让装饰速度加快,但相比之下,手工制作需要更长时间,但能赋予一幅作品独特情感和价值。
记得有一位顾客来找过他,她拿着十年前由我为她打理过的一张旧画像,说是在收拾东西时突然发现这张图片,让她回忆起了很多往事,感到非常温馨。她还带来了几张以前保存好的画像,要我帮忙整理保养。这样的场景正是手工装饰的一个优点,它可以使物品更加耐久,也能激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味。
然而,这一行业正在迅速衰落,现在只剩下少数几个仍然坚持传统技术的人。而李振明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已经21年,对这一行内的情报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手法,只要能够让作品显得“软如棉、平如镜”,就足够了。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机器化生产快速,却依然有人选择寻求与作者交流,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作者意图和风格。
对于书法艺术家的经历来说,每一次与新朋友交流都充满乐趣。当看到一幅刚完成包裝后的书法作品,他们会互相品评,那种氛围既专业又愉悦,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事。如果想要重新包裝一幅老旧或损坏严重的地图或绘卷,这个过程则涉及更多挑战。有的甚至需要修补损坏的地方,而这个过程耗时耗力,就像医生治疗病人一样,如果做得好,可以让遗失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果做错了,则可能加速其消亡。
随着时间推移,有些经典作品甚至成为了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比如岳飞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拓片。一旦发现这些古老文物出现破损,便需经过巧妙恢复工作才能完整展示。这项任务极具挑战性,因为每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失真。但即便如此,当所有碎片被重新拼接并完美展现出来时,那份成就感也是令人难以抑制。
通过不断实践与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方法,使得李振明成为了一名拥有独到见解的地道专家。在他的眼中,每一次包裝都是对艺术品进行一次升华,从而使那些原本普通的地图变得珍贵无比,即使它们曾经破碎不堪,如今却又焕发出原来的光彩。这正是传统技艺之所以值得我们珍视的地方——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操作,而是一个跨越时代、跨越生命故事连续线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宁静夜晚,当最后一卷拓片完美呈现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把中国文化留给了世界,不管未来如何变化,这份功绩永远属于那个人——掌握着秘密的是谁?答案只有一个人:李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