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交织的人物轨迹与美术作品查询在清华艺博展开

  • 艺术热点
  • 2025年01月08日
  • ,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该特展得到了联邦外交部、德国驻华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以及国家文旅部和教育部的协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维斯滕罗特基金会特别策划并举办了此次展览。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月2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德国驻华大使傅融(Dr. Patricia Hildegard Flor)

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交织的人物轨迹与美术作品查询在清华艺博展开

,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该特展得到了联邦外交部、德国驻华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以及国家文旅部和教育部的协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维斯滕罗特基金会特别策划并举办了此次展览。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月2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

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德国驻华大使傅融(Dr. Patricia Hildegard Flor),维特拉设计博物馆馆长马特奥·克里斯(视频),以及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館館長托馬斯·A·蓋斯特勒(视频)等嘉宾致辞,并由李哲主持。

杜鹏飞致辞说:“本次展览是国际博物 馆专业领域的多方资源共享与多元文化整合的一大盛事,对中德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鉴增添了新的范例。”

傅融致辞表示:“我们想借中德建交五十年之机,为中国观众了解德国开一扇小小的窗口,但因防疫限制,这个项目直到现在才得以落实。这不仅展示了两个 德国共存这一特殊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仍意义非凡。”

马特奥·克里斯通过视频致辞:“展览聚焦了东西 德设计师、设计机构,以及战后数年内富有影响力的包豪 斯遗产的延续,我非常高兴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 馆建立本次富有成效 的合作。”

托马斯·A·盖斯特勒通过视频致辞:“从这 个 展览 中 可 以 了解 关于 德 国 设 计 超 过 陈 词 滥 谈 的 新 叙 事,女性艺术家的角色在两 德 创作或塑造设计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杭间作为学术主持提醒观众:“这个 展 是 一 次 非 常宝贵 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语言。”

王岩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宣布“交织的人物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正式开放。他感谢所有参与过准备工作的人员,并强调这是推动中法友好构建文化交流重要平台。

为了探讨更多关于战后日本工业产品和材料使用的问题,“ 交织的人物轨迹:1945-1990” 特别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美术界、设计界等十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展览展示300余组/件,包括迪特尔•拉姆施、汉尼森•古格洛蒂、彼得•霍恩及玛格丽塔•雅尼等杰出设计师及其作品。此外,还有哈勒工艺学校、乌尔姆工艺学校和奥芬堡工艺学校等机构所做出的贡献。这些作品涵盖平面图案、工业产品制作、新家具、新照明设备、新室内装饰以及时尚服饰纺织品首饰制作等各个方面。

通过不同功能性的案例,本次活动旨在反映出如何将不同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以揭示战争后的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发展中的情形,从而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地球史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曾经为人类生活带来变革的人们留下的足迹,同时也能够发现他们当时面临的一些挑战,也许对于未来的某些决策者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