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知美术馆迎来新篇章两大展览相继开幕十年揭开知美术馆隈研吾之旅与消失的展览共同探讨艺术在社会
2022年4月,知美术馆在成都市新津区君山路1号的地点上举办了两场展览——“十年:揭开知美术馆隈研吾之旅”和“消失的展览”。这两次展览共同探讨了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首先,“十年:揭开知美术馆隈研吾之旅”展示了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本馆建筑从零到完整的历程。包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的VI系统,从在地研究、设计初衷、材料选择、到美学理念的每一处细节,使观众充分感受建筑师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所创造的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这次展览也将带领观众回首知美术馆深耕西南10年的历程。
策划人王从卉表示:“知美术馆是一件作品,不仅仅对隈研吾而言,更是对成都这座我们所深爱的城市而言。她如一叶扁舟,在城市绿洲,邀我们做一次灵感远游。”
紧接着,“消失的展览”以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的启发,以体量小但意涵精微的小型作品作为主体,与知美术馆建筑和隈研吾的建筑设计理念之间形成极强张力。特邀刘国强、熊佳翔、张琪凯三位当代艺术家,他们希望通过作品与隈研吾“隐去”的空间进行对话。策划人宁文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大家重新品味隈研吾建筑设计理念,重新感受整体空间,并获得一种新的观赏角度和体验,这正是该展想要呈现。
《柱子》由熊佳翔创作,是一个空旷空间中突然出现的一根柔软柱子的作品,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空心与贫瘠,以及承重功能构成巨大反差的问题;《X(折叠系列) #1》则由刘国强创作,是一张普通白纸被切割旋转后变为三维形状,但却让人感受到固态中的流动性;《脆弱之间二号》则由张琪凯创作,用两个物体的手拉手交融部分支撑,而这个支撑既隐蔽又至关重要。
此外,“洞穴概念”也是隈研吾一直思考的心核心之一。在他众多作品中,“洞穴概念”被反复审视。此次展览还激活了地下一层X空间,将其作为一个全黑洞穴再现,让人们沿着狭长通道探索,发现隐藏其中的一些精彩之处。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常设常新的大型项目将不定期更新青年艺术家的新作,为观众提供不断焕新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