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鹏巧手雕木偶匠心做好戏美术比赛网上何其精彩
【文艺人物志】林聪鹏:匠心巧手塑木偶,美术比赛网上的木偶艺术奇迹
在泉州的某个工作间里,机器打磨木头的声音回荡着。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的林聪鹏,他正专注地在台灯下雕刻着一块普通的木头。经过精细的开坯、定形、粗刻、细雕等步骤,这块普通的木头被他巧妙地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木偶人物。
数十年来,林聪鹏已经创作了近千个独具特色的 木偶艺术形象。他参与创作的《火焰山》、《赵氏孤儿》和《钦差大臣》,获得了多项奖项,并且还荣幸地登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从小就爱看木偶戏并喜欢雕刻玩具,1976年林聪鹏加入了泉州木偶剧团,当时他只是一个不经意间加入的一个少年。尽管他的力气不足,但他用肩膀顶着刀,用尽全力进行雕刻,这种方式虽然痛苦却成为了他后来的经验之一。
林聪鹏说:“我们要让这些死板的材料活起来,让它们有生命感。”这需要一种特殊的手法——绘画、刀工、雕塑都必须结合在一起,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灵体验,那样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逼真富有生命力。
“每一次创造新角色都是一个挑战”, 林聪鹏总是这样说,“我要根据剧本内容去想象,或许参考影视剧或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然后再通过泥稿(注:泥塑样稿)的形式去完善。”
完成初版之后,他会征求编剧和导演意见,再次修改,以确保最终呈现出来的是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一致标准。在给予每个角色不同的五官细微差别方面,林聪鹏非常讲究,对于不同行当的人物风格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最近,他正在为提线木偶戏《目连救母》制作大量新的角色。这是一部庞大的作品,每个角色的制作都需要极其精细的情感投入和技艺。此外,在创新中保持传统也是他的追求,比如坚守使用樟树作为主要材料,因为它耐湿且防蛀,是理想选择用于长时间表演与保存。
40年的岁月里,林聪鹏将自己对这门技艺的热爱融入到每一笔每一划之中。小小的纸盒一样的小人,却伴随着他的日夜,一起见证了无数高光时刻,也成为了许多人对古老艺术深深敬仰的地方。而现在,他不仅继续推进这一技艺,还努力培养更多继承者,为未来留下更丰富多彩的人才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