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造假问题频发艺术教育是否应算作助力辨伪十大识别方法在考验中闪耀光芒
古玩造假的技巧日新月异,而辨伪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艺术教育是否能成为鉴赏古玩的助力?十大识别技巧在实践中展现了其独特魅力。
古玩鉴定的常规程序是:收藏者通过信件或电话与专家或行家联系,约定时间和地点,然后将物品带来,或免费或有偿请专家行家进行面对面的鉴定。根据公开举办的民间鉴定活动情况,几乎所有收藏者拿出来的东西,都不是仿制品,就是现代赝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少造假者为了利益,只要出手,就会想尽各种花招,请专家行家“鉴定”,浪费了专家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我总结了十种奇特、另类、省时又省心的鉴定方法供大家参考,有些看一眼就知道真,有些不用看就知道假,这里没有什么高深莫测,只是长期实践积累下的经验。
具体来说:
古玩电话初步辨伪
有远房亲戚朋友打来电话,说他们收藏了一幅残破画作,上面写着“清明上河图”,要求价20万元。我分析,这可能是一次新的仿制品,只值几十元。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图”静静地躺在故宫博物院,那么这样的仿制品何必要如此昂贵?
古玩谈话初步辨伪
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讲述一些精彩故事,如某件德国八音钟外壳金铸,是太监从慈禧太后的宫里带出来的,其爷爷朋友曾从北京琉璃厂买来珍藏。这次想拿出来转让价几十万元。我嘱咐他直接去拍卖公司拍卖,因为真相往往隐藏在故事之下。如果持宝人躲闪其词,不愿意到拍卖行,那么这件货百分之百是赝品。
古玩影像传递初步辨伪
通过手机摄影或数码相机可以方便地传递图片。如果图案精美、釉光亮丽等,一般都是赝品。所以,如果只有一件官窑器,可以仔细查看再做判断;如果是多件民窑器,那么官窑器很容易被发现。
古玩照片初步辨伪
在报刊上的照片鉴定栏目,每张照片都由专业人士为每张照片提供服务,对于持宝人来说,比请专家吃饭后再鉴定的费用更低;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小有回报;对于报社杂志来说,则是在服务于读者的过程中。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看器型,如人首形彩陶仅存博物馆内,如民间藏有,便非国宝即赝品。此外,大件汉俑、大唐三彩马等完整状态几乎都是赝品,因为汉俑断头、唐三彩马断腿的情况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