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频道官网25位艺术巨擘掌控市场半壁江山

  • 艺术热点
  • 2025年02月05日
  • 艺术市场的高端领域已然成为少数精英之手。25位顶尖艺术家的销售额占据了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总和的半壁江山,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的公开拍卖中,他们的作品销售额达到了12亿美元,占总成交27亿美元的44.6%。这25位杰出的艺术家名单中包括了波普、抽象表现主义等领域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以及在世艺术家如格哈德·里希特、Peter

中国书画频道官网25位艺术巨擘掌控市场半壁江山

艺术市场的高端领域已然成为少数精英之手。25位顶尖艺术家的销售额占据了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总和的半壁江山,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的公开拍卖中,他们的作品销售额达到了12亿美元,占总成交27亿美元的44.6%。这25位杰出的艺术家名单中包括了波普、抽象表现主义等领域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以及在世艺术家如格哈德·里希特、Peter Doig、Christopher Wool和Mark Grotjahn。

市场观察者长期关注这一现象,现在我们将其量化:随着越来越多富有收藏家竞逐数量有限的知名作品,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状态。仅此25位艺术家的销售金额就几乎与其他上千位艺术家的总成绩相持不下,这种极端的情况似乎更为显著。

“当代艺术市场是‘胜者全得’的典型代表:一小撮精英掌握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而其他众多艺人的份额则微不足道,”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Olav Velthuis指出。而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运动员、演艺人员和音乐界。

这个星光熠熠的人物名单还包括两位女性画家Agnes Martin和草间弥生。这一数据显示,历史并非一直如此。在1980年代,当重要收藏家们购买主流市场较新作时,如杰夫·昆斯、辛迪·舍曼等人的作品,也并不那么稀缺。但自2000年及2008年的两次经济危机后,“你会发现收藏家转向重购再售或公认的大师作品”,Art Agency Partners联合创始人苏富比全球首席执行官Allan Schwartzman解释说。

这些变化尤其明显在亚洲、新兴东欧以及海湾地区,这些地方新兴富裕收藏家的加入为拍卖带来了新的资金。“现在进入市场的大部分新手买家,都不会购买自己同时代的人物,而是选择最重要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Schwartzman补充说。

数字也支持这一事实。在2007年的上半年,当许多新手收藏者涌入时,那时前25位大腕所占比例48.8%,略低于今年。但即使如此,这样的比例仍令人震惊。赢得比赛的是那些拥有既定风格且吸引力强烈的人物,让他们的工作看起来非常“大牌”。

除了类似性外,这些榜上的好汉们很多都有很高产量,使得他们工作看起来非常诱人而又具有身份。“对于许多买家来说,有能力让同行辨识自己拥有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只有相对较小范围内的一群能实现这样的可能性”,Velthius提到。此外,那些受欢迎的大腕们本身就是高产作者。当大量价格均衡且数量也不错的地位卓越人物出现,便难怪他们会在榜单中排名前列。

然而,在过去十年里还是有些变化发生了。在2016-2017年的榜单上,我们看到像基斯·哈林和让—杜布菲这样的名字出现,为证明尽管存在一些被忽视才华横溢但未被广泛认可的人物,但这个市场仍然接受并填补那些长期心头之好的空缺。不过,比如卢西安·弗洛伊德或贾斯帕琼斯这样的小众人才,在2007-2017期间曾经短暂退出过榜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失去价值,只是它们提供给我们的顶级品质已经减少。

专门分析artnet数据,J.P Morgan资产管理全球战略师Benjamin Mandel认为:“谁能够进入今日拍卖之巅不再由需求方决定,而更多取决于供应状况。”从2016至17年的数据显示,一共有17%少了一幅作品被出售,但是平均每幅产品售价却增加了25.6%,这是一个迷惑人们的问题:“通常,如果需求旺盛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出售商品。”

Mandel认为,这种情况表明由于供不应求形成了高价段集中现象现在没有足够好的原作来满足收集者的需求,所以当优秀品质佳作出现,它们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但当然,不只是公开拍卖才能完整展示整个市场,还有一部分私下交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有些交易甚至可能没有按照最后成交价支付所有费用,因此这些数字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真实情况。此外,由于某些热门画廊或者展览室通过私下洽谈进行交易,并不是所有热门画廊都会把所有来自该事件中的最高价作为官方报告之一,因此要真正了解整个故事,还需要考虑到这些细节。

当然,再次强调的是,即便只凭公开拍卖成绩无法全面反映整个市場,因为还有很多潜在买主可能通过私下的方式获得珍贵藝術品,而且還有許多藝術品從來沒有進入公開市場,這樣就無法算計到它們對於整體市場影響。

然而,這種現象並非全都是負面的,因為這也促成了藝術創新的發展,以及一些新的買客進入市場,他們帶來新的觀點與投資風險意識。他們對於傳統藝術品進行重新評估,並且開始追求不同類型與價值標準下的藝術創作。而這種轉變正逐漸改變我們對於當代美學界理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