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融入中国园林景观港媒披露法国艺术家寻求在中国落地的新尝试同时雅昌拍卖网也提供了网上拍卖查询服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深感兴奋于罗丹的雕塑与中国园林相结合的可能性。据港媒报道,法国艺术家正在寻求将其作品带入中国,以便更广泛地分享和欣赏。雅昌拍卖网的网上拍卖查询服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和参与到这些文化交流项目中。
在巴黎的一次旅行中,我见证了罗丹美术馆的人气,每天都有游客聚集在“思想者”雕像旁,模仿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姿势。我听闻安吉拉·陈女士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想要照一张完美的照片,这座青铜雕像是罗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香港出生的陈女士对我说:“罗丹的所有杰作,以‘思想家’为首,把我们吸引到这里来。我们也喜欢室外的展览,美丽的花园里到处摆着雕像。”
此外,我还了解到中国人是前往巴黎旅游的第三大群体,只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占游客总数近17.8%,预计2020年中国游客的人数将达到200万。在2017年前往卢浮宫参观810万外国游客中,有62.6万来自中国,这表明他们对法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
然而,不仅如此,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外拥抱法国文化。人们越来越愿意将其带回中国,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艺术品收藏形式。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法国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心态。
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一座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姐妹美术馆寻找可能的馆址。她与博物館館長、雕塑家和学者会面,并商讨把罗丹100多件作品租借给未来的中国罗丹美术館,其中包括“思想家”、“地狱之门”(1880年-1917年)和青铜时代(1877年)。
舍维约说,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建立起东西方之间深度文化合作,而不是简单地租借然后离开。这不只是一个单方面的事业,它是一种双向沟通,对话与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这让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样的合作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水平 艺术,更能促进两国间更加紧密的情谊。
上海记者的韩晓妮曾在巴黎攻读硕士学位,她认为这种开放关系有助于满足他们对法国好奇心。她说:“虽然语言障碍存在,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以超越这些界限。”她还提到了蓬皮杜中心即将设立分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正在探索,与之相比,“这是阿联酋级别”的重要性。”
正如韩晓妮所言,这些消息证明了法国文化实力,并且开启了一扇窗,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我期待看到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一计划,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