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艺术品收购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秋拍盛大展示海外私人珍藏奇迹

  • 艺术热点
  • 2025年02月19日
  • 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秋拍盛大展示海外私人珍藏奇迹,汇集南宋至现当代佳作逾一百三十件,且大多来源有绪、着录清晰。重点拍品包括南宋理宗楷书联句〈丹砂经九转、芳蕊占长春〉,经清道光时著名收藏家听颿楼潘正炜、清末岳雪楼孔广陶、又近人朱省斋和沙荣存先后递藏,有《听颿楼书画记》、《岳雪楼书画录》、《岳雪楼鉴真法帖》等着录;重要英国私人珍藏之傅抱石〈韶峰春晓〉乃半世纪以来首度公之于世

银行艺术品收购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秋拍盛大展示海外私人珍藏奇迹

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秋拍盛大展示海外私人珍藏奇迹,汇集南宋至现当代佳作逾一百三十件,且大多来源有绪、着录清晰。重点拍品包括南宋理宗楷书联句〈丹砂经九转、芳蕊占长春〉,经清道光时著名收藏家听颿楼潘正炜、清末岳雪楼孔广陶、又近人朱省斋和沙荣存先后递藏,有《听颿楼书画记》、《岳雪楼书画录》、《岳雪楼鉴真法帖》等着录;重要英国私人珍藏之傅抱石〈韶峰春晓〉乃半世纪以来首度公之于世,是目前所知此一题材尺幅最大的作品。其他亮点尚有“南张北溥”之张大千〈折柳集〉与溥心畲的宋本牡丹;以及英国私人珍藏徐悲鸿的九方皋,这是画家最钟爱亦最擅写的人物故事题材。香港私人珍藏林风眠的宝莲灯与荷塘,乃九十年代中期购于本港画廊。荷塘以独特光线运用,如同彩色的诗在画面中跳跃,本幅写于四尺整纸上,是画家罕有的大尺幅作。此外,还征集自海外檀圆山房的珍藏,其中不论流派,都兼容并蓄,以书法呈多元面貌,从晚清名臣到新文化运动领袖,不少人物都留下了笔墨佳作。还有一批来自赵少昂的手稿作品,为其晚年精心创作的一些艺术杰出之作。在这次拍卖中,每一件都是艺术史上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和地域对美术品的欣赏和收藏。

重点拍品:传宋理宗(1225-1264)楷书丹砂芳蕊联句

水墨绢本团扇裱成册页,并由孔广陶题跋一页

镜框,一二五九年制作

19 x 16.5cm (7? x 6?in)

估价待询

来源:沙荣存先生旧藏,并由其后人珍藏至今

朱省斋(1902-1988)旧藏

孔广陶(1832-1890)岳雪楼旧藏

潘正炜(1791-1850)听颿楼旧蔵

此联句为绢质紧致细密,墨色乌金沉厚,

行笔飘逸跳脱,有险峭锋芒,

细微处常见跌宕有致。

着录于潘正炜编《听颿楼书画记》

中的〈宋高宗团扇書冊〉,

余者并杨妹子書一页,为顾洛阜自张大千处购得,

后捐赠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徐邦达《古書畫伪讹考辨》云“不知何时拆换”,成书于光绪庚辰(1880),则拆换乃“聽顛樓”故物星散之时无疑。

重要英国私人珍蔵:

本辑乃英国大卫爵士之私人珍蔵,共五件佳作,其中傅抱石三件,

黄胄一件,

吴冠中一件。

除吴冠中购自八十年代初,其余四件皆为六十年代所得。

傅抱石 〈韶峰春晓 〉 一九六八年六七月间购于香港华润公司,而小幅 〈韶山 〉 还保留了一九六八年九月二日香港集古斋的。这几份作品随主人由香港至英伦,与他人的生活历程相连。当观者视线聚焦峰顶,还会惊喜地发现一个小小神女庙,这显然是作者点睛之笔。此幅精巧可人的韶山景色,更能看出作者经营胜利了。

傅抱石 韶峰春晓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六一年作146 x 201.5cm (57½ x 79⅜in)

估价待询

这是已知现存傅氏此类最大尺寸之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构图设色及细节调度尤其是前景山石皴法处理,在所有傅抱石作品中独树一帜,不愧为他的晚年的红色主题最佳杰出的代表性作品。本幅从1968年的夏天开始,就悬挂在戴夫爵士家的客厅中央,是他在中国艺术品中的最爱。

傅抱石 松荫赏菊图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四五年作137 x 44cm (53⅞ x 17½in) HK$4,000,000-6,000,000 本片描绘松树下的菊花,由於战火如烟,无国界的情怀,让我们回忆往昔英雄豪情,那种历史感让每个字每笔都充满力量与意志力。这是一位伟大的艺人的精神寄托,他以自己的生命去表达对自由独立的心灵追求。

傅抱石 韶山 设色纸本立轴,一九六五年作32 x 43.5cm (12¾ x 17⅛in) HK$1,500,000-2,500,000 这里描绘的是被称为"韶山"的地方,它拥有浓郁的地球气息,即便是在如此简洁的小型版块内也能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果你把目光聚焦到最高点,你还会发现一个隐藏的小神殿,这是一个非常特别而引起注意的事实。这样的技巧让这幅简单而优雅的地球成为一种真正美丽的事情——它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表现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南张北溥 之 张大千 和 溥心畲 张大千 抽柳集 设色纸本册页十四开,一 九 五 五 年 作18 x 23.5cm (7⅛ x 9¼in) each.(14). HK$4,500,000-5,500,000

这个系列叫做"抽柳集",最初是一副布卷,上面有三个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各自分开展览。而这些轻盈秀丽的小园林,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地平线,使我想起那些曾经游走过这里的人们,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希望和新的梦想。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对于自然界的一切感受,用文字加上颜料,将这些瞬间永远铭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起来,用现代眼光去重新解读老照片。但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保持着那种温暖的人文关怀,那种人类情感在其中闪烁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人愿意聆听,就不会失去那份价值和意义。

梁鼎芬 行书八言联 水墨蝙蝠如意纹蜡笺立轴 一对171.5x36 cm(67½x14⅛ in)(2).HK$60,-80,-00 每根支柱仿佛承载着重量,却又似乎轻盈无比,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描述但又极具吸引力的动态关系,让人们无法抗拒想要更进一步探索这一秘密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落。但其实,这只是梁鼎芬对于生命意义的一个微妙探索。他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映射到了外部环境里,让人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些看似平静却实际复杂的事物。

赵少昂 鹦鹉 设色纸本立轴1930年创造129.5x52 cm(51x20½ in).HK$300,-00-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名家的精品,还有一批来自赵少昂的手稿作品作为特别亮点展出,这些手稿不仅体现了赵少昂个人独特风格,而且也是他晚年的精心创作的一些艺术杰出的代表。这一次拍卖活动,不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揭示了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收纳行为,对美术品欣赏能力变化给予深刻思考,同时也提供了一次机会,让我们站在历史的大幕前,看见那些曾经被遗忘或未被发授权出来的声音,被重新唤醒并得到尊重。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并不只是展示一些漂亮图片,而更像是打开时间门户,将过去带入现在,同时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段旅程上,我们既需要敏锐洞察力,又需要耐心等待,因为了解任何事物都不容易,没有哪一样东西是不值得研究或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