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公司骗局的冷酷毁灭比佛首拍卖更为人心碎
伪满洲国成立后,溥仪为了牢牢把握清宫旧藏文物的控制权,他下令将在天津的清宫旧藏文物运往长春。据记载,这批珍贵文物共装了大约100个箱子,每个箱子长三尺多,高和宽各一尺。
溥仪逃离长春之前,将自己的“藏书楼”中的珍宝、玉器、金饰等大量文物搬出,并准备带走最为珍贵的书画作品。他的随从按照规划好的逃跑路线,将这些宝贵的遗产运往通化县大栗子沟。
然而,在苏联红军到来的紧急情况下,溥仪只能够带走120多件珍品书画,其中包括欧阳询《梦奠帖》、张旭《古诗四帖》等铭心绝品。他还携带了数百件珠宝玉翠,以换取生存所需。
此时的大量清宫旧藏文物被留在伪皇宫中,无人管理,成为了一片混乱之地。一部分士兵开始抢劫这些文物,有些甚至被撕成碎片或烧毁。随着士兵们逃亡,他们将手中的文物变卖给当地古玩商,使得这批国宝迅速流入市场,被称为“东北货”。
幸运的是,一些国宝在刚离开伪皇宫之后就被卖出,为后来的公立收藏机构搜集提供了便利。此外,由故宫博物院主导的征集工作,也成功回收了一部分散佚的清宫旧藏文物,如陆机《平复帖》、王献之《中秋帖》等。
上海博物馆也收集到了不少散佚书画,如董源《夏山图》和赵佶《柳鸦芦雁图》,它们现在已成为该馆的一份重要财富。这场历史性的文化损失与抢夺,不仅震惊了当时的人们,也让我们今天深刻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