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融入中国园林港媒法国艺术家寻求在香港落地生根并收购古董

  • 艺术热点
  • 2025年02月19日
  •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深感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热情似乎不仅限于国外之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将其带回中国,通过快闪博物馆和永久艺术品收藏形式。据报道,尽管许多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的商店中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其他文化景点吸引了97%的游客,这些都是城市漫步排在第二位的71%,购物排在第三的55%。 我记得有一次,在巴黎左岸罗丹美术馆花园里,我见到一个香港女士正在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

罗丹雕塑融入中国园林港媒法国艺术家寻求在香港落地生根并收购古董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深感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热情似乎不仅限于国外之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将其带回中国,通过快闪博物馆和永久艺术品收藏形式。据报道,尽管许多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的商店中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其他文化景点吸引了97%的游客,这些都是城市漫步排在第二位的71%,购物排在第三的55%。

我记得有一次,在巴黎左岸罗丹美术馆花园里,我见到一个香港女士正在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想要照一张完美的照片。这座沉思男子巨大的青铜雕塑是罗丹最著名作品之一。在那里,每天都有游客坐下来模仿这座雕像旁边的手撑下巴,就像1903年的作品一样。

这座美术馆位于一座建于18世纪初洛可可风格豪宅中,从1908年开始是罗丹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与香榭丽舍大街一起迎接中国千禧一代游客。中国人是前往巴黎旅游的第三大群体,仅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占总数近17.8%,预计2020年会达到200万。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2017年前往卢浮宫参观810万外国游客中,有62.6万来自中国,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游客。我想,那些看到生活如何模仿艺术的人们,对生活无比热爱,以及他们对时尚、建筑和食物的情感,都能从这些价值中找到共鸣。

但我们的故事并不止此。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姐妹美术馆寻找可能的馆址。她访问了深圳、杭州以及北京西南100公里处雄安新区,最终决定将由罗丹美术館与法国文化部商讨后作出。

舍维约提到,我们计划租借包括“思想家”、“地狱之门”(1880-1917) 和青铜时代(1877)等众多作品给未来的中国罗丹美术馆,其中租期为6年。她说:“这是我们想法:由中国建筑师设计,以中国园林为特色的这个Chinese Rodin Museum,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Rodin art collection。”

她还说:“这不是一个简单地租借然后离开项目。这是一种深度文化合作……我感兴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东西方之间建立对话。” 前巴黎大区旅游局局长弗朗索瓦·纳瓦罗补充道:“今天,在巴黎的中国游客中有55%是自由行,而45%则以团队形式旅行。而独立20岁至35岁的小伙伴们专注于一个地方,因此随着自助旅行觉醒,一些法国经营者必须适应。”

上海记者韩晓妮曾经在杰克玛特—安德烈博物 馆工作,她认为两国日益开放关系有助于满足人们对法国好奇心。她说:“虽然语言障碍和距离限制了我们了解更多,但是由于 français 文化被广泛传播,我们知道一些关于它的事情。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怎么形容France?’跳出来第一个词很可能是‘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