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与中国园林相结合港媒法国艺术寻求落地中国深圳国威拍卖公司免费拍卖引人注目

  • 艺术热点
  • 2025年02月19日
  •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深感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热情似乎不仅限于国外之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将其带回国内,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收藏的形式展现。据《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尽管许多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文化景点是他们最受欢迎的活动,吸引了97%的游客。 我记得在巴黎左岸罗丹美术馆花园中,一位香港出生的女士正在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模仿罗丹雕塑“思想者”。每天

罗丹雕塑与中国园林相结合港媒法国艺术寻求落地中国深圳国威拍卖公司免费拍卖引人注目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深感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热情似乎不仅限于国外之旅。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将其带回国内,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收藏的形式展现。据《参考消息网》9月8日报道,尽管许多亚洲游客在欧洲各国首都购买时装和包包,但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文化景点是他们最受欢迎的活动,吸引了97%的游客。

我记得在巴黎左岸罗丹美术馆花园中,一位香港出生的女士正在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模仿罗丹雕塑“思想者”。每天,都有游客聚集在这座雕像旁,不约而同地手撑下巴,就像1903年罗丹创作时那样。

这座美术馆位于18世纪初建洛可可风格豪宅,是罗丹从1908年开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共同迎接中国千禧一代游客。中国人是前往巴黎旅游的第三大群体,只次于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占总数近17.8%,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200万。

然而,中国的艺术爱好者并不满足于仅在国外拥抱法国文化。人们越来越愿意将其带回国内,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艺术品收藏的形式。我听说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一个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姐妹美术馆寻找可能的地址。她与深圳、杭州以及北京西南雄安新区进行了探讨,最终决定由她与罗丹美术馆及法国文化部商讨后决定。

此次访问期间,她与博物 馆管理人员、雕塑家及学者会面,并讨论把100多件罗丹作品租借给未来的中国罗丹美术館计划,这个租期为六年,其中包括著名作品如“思想家”、“地狱之门”(1880-1917) 和青铜时代(1877)。舍维约表示,将建立一个以中国园林为特色的这个中國羅當藝術館,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羅當藝術品收藏。这是一种深度文化合作,而非简单租借后离开的事务。在这个过程中,她希望能促进东西方之间更深层次对话。

上海记者韩晓妮曾在巴黎攻读硕士学位并参与开发中国市场,她认为两国日益开放关系有助于满足人们对法国好奇心。她认为,由于语言障碍和距离,我们了解到的东西有限。但随着时间推移,法国文学与艺术对中文世界产生影响已久,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人受到影响。在经历沉寂后,上世纪70年代末复苏了。

对于韩晓妮来说,这些消息证实了法国文化实力。她高兴得知Roche 美術館正在寻找一个姊妹館的地點,並且蓬皮杜中心也將設立分館於上海。“這意味著對法國來說中國就像是阿聯酋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