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与中国园林相结合港媒法国艺术寻求落地中国数字艺术品收藏价值新篇章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曾在巴黎的罗丹美术馆中与“思想者”相遇,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那里,游客们都希望模仿罗丹1903年的作品,手撑下巴,沉思。我的朋友安吉拉·陈指导她的丈夫摆姿势,想要照一张完美的照片。她说:“罗丹的所有杰作,以‘思想家’为首,把我们吸引到这里来。”我也深有同感,每个博物馆都展示了不同的法国文化,无论是建筑、历史还是艺术价值,它们都是法国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我并不是满足于仅仅在国外拥抱法国文化。我想将其带回中国,以快闪博物馆和永久艺术品收藏的形式。今年6月,罗丹美术馆馆长凯瑟琳·舍维约访华,为修建一座献给这位雕塑家的姐妹美术馆寻找可能的馆址。这不仅是对中国园林的一个致敬,也是一个关于数字艺术品收藏价值新篇章。
随着中国人自助旅游的觉醒,我们越来越愿意探索不同的地方。前巴黎大区旅游局局长弗朗索瓦·纳瓦罗说:“今天,在巴黎的中国游客中有55%是自由行”,他们专注于一个地方,这种变化要求法国的文化经营者必须适应。
上海记者韩晓妮认为,这种开放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满足对法国好奇心。她说:“两国日益开放的关系,将帮助我们跳出框框思考问题。”
因此,当我听闻罗丹美术馆正在中国为一个姊妹馆寻找位置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这不仅代表了对于法国文化实力的认可,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东西方之间更加深入的人文交流。此外,如蓬皮杜中心设立分馆在上海一样,这些都是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开放态度和对多元化艺术品收藏价值重视程度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