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科中的奇迹以色彩为动力展现活画与没骨彩的对偶魅力

  • 艺术热点
  • 2025年02月23日
  • 唐代徐熙独创的花卉渲染法,至清末胡颜标在瓷胎上以此技法画瓷,其作品尤受世人青睐。"没骨彩"的特点在于不用线条,通过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衣纹,使得光线明显、物体丰满,质感极为生动且色彩光泽细腻。此外,还有百余种色料可供选择,有些甚至采用套色技术。 该技法难以掌握,因为它完全依赖于淡墨或淡红勾勒轮廓,再涂抹一层玻白,然后直接用颜料进行装饰。这种填充和透视要求艺术家必须随时掌握画意

陶瓷百科中的奇迹以色彩为动力展现活画与没骨彩的对偶魅力

唐代徐熙独创的花卉渲染法,至清末胡颜标在瓷胎上以此技法画瓷,其作品尤受世人青睐。"没骨彩"的特点在于不用线条,通过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衣纹,使得光线明显、物体丰满,质感极为生动且色彩光泽细腻。此外,还有百余种色料可供选择,有些甚至采用套色技术。

该技法难以掌握,因为它完全依赖于淡墨或淡红勾勒轮廓,再涂抹一层玻白,然后直接用颜料进行装饰。这种填充和透视要求艺术家必须随时掌握画意,因此并不适合一般填充人员。直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陶瓷艺术家叶震嘉及其传人张金定和宗其榜等专家才逐渐掌握了这一技巧。

各种工艺产生与传承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景德镇艺术家每月收入固定,与他们的工作无直接关联,这导致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粉彩没骨画法的产生,不计工本。重要的是“三分画七分彩”,即填色的重要性,如同玉雕与牙雕中的打磨工艺一样,以合作和各自特色为基础。

由于叶震嘉先生去世,其继承者——当时景德镇艺术瓷厂的张金定、雷罗汉、宗其榜等高手都是一流填充师,他们曾与陶瓷美术家的合作。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事迹逐渐被遗忘,就像这项技艺消亡一样,没有人继续传承。

短暂辉煌之后,“没骨彩”这一特殊工艺便逐渐远离我们,它们是新中国期间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为国家形象和财富增值以及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结束而失传。这让人们对那些未能留存文字记载而又迅速消逝的小众绝技感到惋惜,因为它们尚未得到总结并宣扬。而这些如牙雕、木雕、脱胎漆器等多种工艺美术,都是古典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精妙结合之作。不过,由于国有瓷厂解体,“没骨彩”这一特殊技能已经悄然远去,只留给历史学者探索它们曾经存在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