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吴培林探索白色紫砂壶的秘密揭开一段情感纽带

  • 艺术热点
  • 2025年03月07日
  • 《寻找紫砂的灵魂:吴培林与绞泥工艺的探索》 在宜兴紫砂艺术的宝库中,绞泥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技艺。从唐朝时期就有记载,这项传统工艺要求作者或设计者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绞泥既需要“光货”的功力,也需要“花货”的巧思。这是当今紫砂艺术中的一座高山,而吴培林就是其中一位勇敢攀登者的代表。 太湖寻梦——追求自己的那片泥 吴培林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从小耳濡目染

紫砂之家吴培林探索白色紫砂壶的秘密揭开一段情感纽带

《寻找紫砂的灵魂:吴培林与绞泥工艺的探索》

在宜兴紫砂艺术的宝库中,绞泥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技艺。从唐朝时期就有记载,这项传统工艺要求作者或设计者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绞泥既需要“光货”的功力,也需要“花货”的巧思。这是当今紫砂艺术中的一座高山,而吴培林就是其中一位勇敢攀登者的代表。

太湖寻梦——追求自己的那片泥

吴培林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从小耳濡目染,对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他深知,“陶”,不仅是衣食父母,更是土与火的艺术。在外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后,他终究还是回到了做紫砂茶壶的地盘。或许,他要继承儿时的心愿。

耐劳和天赋、好学和长进,是吴培林身上最基本素质。他从不满足于别人的赞赏,或是申明雀起而沾沾自喜。他想要在紫砂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他很不满足于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只想做出那么多作品之中,有一件是自己心意所系。这份心意,就是他所追求的情感共鸣。

文化绞泥——灵魂、神韵、精神

宜兴地处江南古城,人文景观丰硕,这方面题材也丰富。正如大家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只有地方的,才是国际。而真正要找到相宜于绞泥工艺表现的地方性题材,并非易事。而绞泥所特有的纹理线条,与中国水墨画中的点线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绞泥中的色块可以构图,这也许还有西画效果。这当然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

荆溪十景系列壶—文化底蕴与创造力的结合

为此,他尝试把宜兴十景作为自己创作主题,并定名“荆溪十景”。一壶一景,十壶十景,每一个都充满了多姿多彩。此前,他曾利用抽像性的构图特点陆续创作了一些带哲学理念题材作品,如“太初之道”、“龙潜鱼跃”、“孕育”等。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他认为,不同创意实施的手段是不一样,比如写文章和画丹青,都需出题立意,然后再动手做。

技术上的挑战与理论研究

不同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设计,最关键的是如何将各种颜色的细腻混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每一次叠放镶嵌都可能决定整个作品成功或者失败。而且,每种单色成分烧入窑炉后收缩率不同,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出废品。因此,对待这种技术挑战,吴培林总是在潜心研究、多试验中不断完善技法,如层叠法、揉正当、镶嵌法等,以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

铜峰叠彩—层叠法之用途

例如,在他的著名作品“铜峰叠彩”系列壶中,用到了他的六种技法之一,即“层叠法”。其造型取传统造型中的秦权式形体,上半部以偏红一点为好的基调,加以绿黄灰三色交错,使得视觉效果显得更佳精致复杂。“铜峰叠翠”的壶体身筒选紫泥,其基调凝重朴实,同时采用了粗细双线镶接方式,使得整体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一款叫“画溪花浪”的茶壶,它通过独创性较高的人工操作实现了无缝隙连续纹理,使其表面具有流淌不息般自然风情,为现代茶礼仪增添了一抹新意。

荆溪十景系列壶荣获金奖

Wu Peilin's pursuit of the soul of purple clay: The exploration of entwining technique in purple clay teap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