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在国际天文学家大会上披露新发现的系外行星数据
系外行星的发现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手段的改进,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在这一领域也积极投入资源,努力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在国际天文学家大会上,中国科学家们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一颗名为K2-18b的小行星进行详细分析。这颗小行星位于离我们大约110光年的仙后座恒星附近,是目前已知中距离地球最靠近的人工太空站——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近的一颗系外行星。
K2-18b是一颗岩石巨型气体双生子系统中的较小成员,其质量比地球大约9倍,比木卫二更接近其母恒星。通过对该系外行星表面温度、云层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它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军表示:“我们利用先进的天文设备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技术,对K2-18b进行了多波长观测,并结合其他世界顶尖机构提供的地球引力微弯曲效应(GME)数据,我们得出结论,这颗系外行星可能拥有适宜生命存活条件。”
由于K2-18b与太阳相似恒亮度恒温环境下表面的水蒸气浓度较高,使得人们对于这颗潜在有液态水存在的地球化系外行星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进一步证实液态水存在,那么就意味着该体系具备支持复杂生命形式发展所需的一些关键条件。